返回

第267章 遺漏的照片

首頁
    說到這裡,他稍微停頓了一下,清了清嗓子繼續講解道:“第二個特征呢,則表現為步角會逐漸變小。

     大家想想看,兇手的腳被過小的鞋子包裹着,在行走之時必然得不斷調整腳步的角度,以便更好地契合鞋子那怪異的形狀。

     接下來再說說第三個特征,那就是前尖以及前掌兩側所承受的壓力會陡然增重。

     這兩個部位由于直接與過小的鞋子前端相接觸,所以它們受到的擠壓力也就随之增大許多。

    ” 他伸出手指在空中比劃起來,邊說邊解釋道:“還有第四個關鍵之處,那就是前掌的重壓面會向前推移,而後跟的重壓面則會向後挪移。

     道理其實不難理解,由于前掌部分需要額外施加更多的力量才能維持身體的平衡,因此它所承受的壓力自然就要往前集中; 反之,後跟部分由于相對較為寬松,其所受的壓力也就相對較小,重壓面自然就會後移。

     最後一個重要的特征是,後跟後側的壓力将會明顯加重。

    畢竟兇手的整個腳部在後跟處都受到了更強的約束與限制,所以這個位置所承受的壓力當然也就不可小觑!” 腳弓縱長變短這一現象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

     當腳弓的縱長發生變化時,其長度會逐漸縮短,這種改變可能導緻一系列異常痕迹的産生。

     例如,會出現扣、磕、迫、推等痕迹,這些痕迹不僅能夠揭示腳部受力的特點,還能為案件偵破提供重要線索。

     與此同時,坐痕也會因腳弓縱長變短而變得更為嚴重,進一步增加了痕迹分析的複雜性和難度。

    ” “接下來讓我們探讨一下小腳穿大鞋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鞋印呈現出一些獨特的特征。

     如果犯罪人所穿的“大鞋”比其赤足迹僅大1.5cm以内,那麼足迹将會有如下表現:首先,後跟重壓通常會靠後分布; 其次,大拇趾重壓的位置則較為靠前,前緣距離鞋印前沿大約為2cm左右; 再者,鞋印的掌内外兩側會出現明顯的虛壓迹象。

     此外,第一跖區的重壓部位一般會反映在鞋印的掌内側下端,而且該重壓面的内弧與鞋印的内側邊緣相距約1cm。

     同樣地,第五跖區的重壓部位多會反映在鞋印的腳弓前外側,并且重壓面的外弧邊緣緊緊靠近鞋印的外邊緣。

     然而,如果犯罪人所穿的“大鞋”比其赤足迹要大1.5cm以上,這時鞋印就會展現出更大的差異性特征。

     常見的表現為鞋印後跟的落腳部位常常會出現重跟現象,大拇趾的重壓則會緊密地靠近鞋印的前邊緣,同時其他四趾的壓力反應也相對較重。

     更值得注意的是,腳跟部的重壓在鞋印的腳弓下緣部位的反應會十分顯着。

     通過對這些不同大小鞋子留下的鞋印特征進行仔細觀察和準确分析,可以幫助刑偵人員更好地推斷犯罪人的身高、體重以及行走姿态等關鍵信息,從而為破案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聽完劉主任講述後,江陌緩緩地搖了搖頭,說道: “足迹專家已經仔細比對了超過五千枚現場遺留下來的足迹,但遺憾的是,他們并未從中發現任何異常之處。

    ” 池桑一張張翻開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