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0章 高盛銀行倒閉危機

首頁
    高盛銀行的這次生死存亡危機,還要從高盛銀行的曆史說起。

     1848年,迫于歐洲的反y太人風潮,受日耳曼人的排擠,馬庫斯·高曼帶着老婆孩子,從d國巴伐利亞來到了美國新澤西州發展。

     馬庫斯.高曼最開始是個出租馬車夫,後來賺了錢就慢慢搬到了紐約,在距華爾街一步之遙的曼哈頓松樹街,成立了馬庫斯·高曼公司。

     馬庫斯.高曼有着優良的猶太人血統,天生商業嗅覺敏感,他拿着不多的本錢,和自己做出租馬車夫時發現的商機,帶着高曼公司唯二的兩個員工,開展了自己第一項金融業務。

     馬克.高曼每天都會在紐約商鋪林立的街道遊走,選擇一些信譽跟實力都不錯的商人,把需要現金周轉的珠寶商、皮革商手上持有的銀行本票用,用低于票面價格的現金買下,然後轉手給其他有需要的商人,這其中差額便是馬克.高曼的收入。

     票兌差額交易,讓馬庫斯.高曼掙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還在跑業務的時候,認識了同樣來自巴戈利亞的老鄉塞缪爾·盛克斯。

     後來兩人越來越熟悉,馬庫斯.高曼就把自己的小女兒,嫁給了塞缪爾·盛克斯,讓這個老鄉成為了自己的女婿,還把塞缪爾·盛克斯拉入了自己的公司,給自己幫忙。

     1882年,馬庫斯.高曼提升女婿塞缪爾·盛克斯為公司的合夥人,過了幾年,1885年馬庫斯.高曼又讓自己的兒子亨利·高曼與另一位女婿LudwigDreyfuss加入高曼公司,成為合夥人。

     而由于公司最開始是由馬庫斯.高曼和塞缪爾·盛克斯共同出資并發展起來了,老馬庫斯.高曼就把馬庫斯.高曼公司,更名為高盛(GoldmanSachs&Co.),包含了高曼家族(Goldman)和盛克斯家族(Sachs)的印記。

     而高盛銀行正是因為這樣,成為m國最早進行票據交易的公司之一,是這個行業的領頭羊,這也是賈磊找上高盛銀行的原因。

     隻要高盛銀行接納e國企業的存托證券業務,就代表着m國金融機構,能接受e國企業的發行委托。

     因為高盛銀行一開始,就是兩個家族的合夥公司,而老馬庫斯.高曼更是把兒子女婿,都升為高盛銀行的合夥人,所以高盛銀行就一直保持着合夥人制度,一直到二十世紀末。

     在二戰期間因為高曼家族的人站隊d國,所以戰争結束後遭到清算,高盛銀行的控制權,就交到了盛克斯家族手裡。

     1994年,高盛銀行成為華爾街上最後一家合夥人制度銀行,他們按照公司一百年來的傳統,把銀行裡的精英和股東,都列為高盛銀行合夥人,這種制度讓高盛銀行一百年來,始終保持着高速發展。

     當然這種合夥人制度有利有弊! 上世紀八十年代,當時的高盛銀行掌門人對合夥人制度進行了改革,而新制度就是造成高盛銀行危機的開端。

     八十年代,高盛銀行的合夥人變成每兩年評選一次,而大多數高盛銀行合夥人的任期都十分短暫,每個人頭上都頂着巨大的業績壓力,兩年時間一到,不是升職就是出局。

     當時高盛銀行的口号是, 如果你沒有前進,就意味着你在落後! 在1980年代以前,高盛銀行的合夥人平均任期長達10年,新制度徹底惹惱了高盛銀行大部分合夥人。

     要知道高盛銀行合夥人,都是華爾街的精英分子,他們經過多年的打拼,已經變得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而且非常富有,新制度讓他們感覺到了不爽和厭煩。

     1994年受墨西哥金融危機、美聯儲加息影響,高盛銀行業績急劇下滑,全年利潤僅5.08億美元。

     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高盛銀行以弗裡德曼為首的34名合夥人突然辭職,并提取4億美元的銀行本金,退出高盛銀行另立門戶。

     高盛銀行招此重創,變得搖搖欲墜!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