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的老東西能遇見的,像這種純靠運氣的事隻有那些新手才會遇到。
像這種地形地貌我們這些老家夥看都不回看一眼的!”吳三爺懊悔的說。
“對啊!就像打麻将一樣,新手的運氣總是好的。
”汪老闆贊同說。
“那你們看出什麼來了?”阿飛問。
“這些東西的我們看出來了,這批東西可是非常少見的古代日用品!要知道現在的文物古董大多數是明器,這種日用品可是非常少見的,你們發财了。
”吳三爺肯定的說。
****
“李村長你過來一下。
”賈磊扯着嗓子喊道,李村長聽到後立刻過來了。
“賈磊你找我幹什麼?”李村長問。
“你知道那兩夥人是什麼來路嗎?”賈磊用下巴點了一下在旁邊說得熱火朝天的吳、汪二人說。
來而不往非禮也!既然他們把自己的底都摸清了,賈磊也要好好查查吳、汪二人的來曆。
“噢,我知道!他們表面上是古董販子其實是盜墓的,他們每次到我們這裡來都要住在我們村。
”李村長說。
“咦!既然你知道他們是盜墓的?你就不管嗎?”賈磊驚訝的問。
“為什麼要管,我們這裡這一百年來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和他們打交道,我們本來也和他們差不多嗎!就像我們現在一樣,村裡人時不時的就要上山下水的去挖兩下。
附近十裡八村的人都這樣幹的……誰能管的過來?”李村長說。
“你們這裡為什麼幾乎家家戶戶都要盜墓啊?我看你們清理沉船的動作特别專業,就和考古隊員差不多?”賈磊好奇的問。
“那是當然的了,說到考古盜墓這附近的幾個村子可是有上百年曆史了!連大名鼎鼎的洛羊鏟都是李家人幾十年前發明的,他們村的人能不專業嗎!”吳三爺聽到賈磊的話後笑着說。
“咦!洛羊鏟不是古代人發明的嗎?”賈磊不解的問。
“哈哈!一聽你這話就是外行,洛羊鏟可就是李村長的爺爺發明的呢?不然我們為什麼每次都住在李家村?因為這裡是幹我們這行的人心裡的聖地!”汪老闆大笑着說。
****
李家村的盜墓史要追溯到1905年!
當年清政府向比利時一公司借款修築汴洛鐵路和洛潼鐵路。
鐵路通過邙山南麓,就地取土時不斷挖出了零星的古物,這引起在場的外國工程師的極大興趣,他們大量收集這些古董寄回歐美。
聽說這些山裡挖出來的“舊東西”能賣錢,邙山某村老百姓一夜之間就把廟裡以前存放的古物洗劫一空,賣給了外國人。
看到他們發财後,山上的幾十個村莊互相效仿,紛紛上山挖掘古墓視盜墓為發财捷徑。
大量的古明器被從邙山地下挖了出來,流向京城、明珠市和國外。
從這一天起邙山古墓群裡墓主人們就再沒有安穩的時候了!
民國時期有記載說當時每年秋收之後,邙山上盜墓的人像趕集一樣,漫山遍野成群結隊的挖寶,他們将挖出來的玉器、銅器用籮筐裝、馬車運,一車車的向外賣。
利益驅使之下,人們挖掘古墓的技巧也越來越精,大名鼎鼎的“洛羊鏟”就是這個時候發明的。
“李村長洛羊鏟真的是你爺爺發明的嗎?”賈磊聽到這不由的問道。
“是啊!我爺爺發财後娶了好多老婆生了無數兒子孫子,我們這一支就來到李家村落戶了。
”李村長說,然後他就給賈磊講起了他爺爺發明洛羊鏟的故事。
李村長的爺爺叫李鴨子,當年住在邙山南麓馬坡村,李鴨子因為家境貧寒隻能以刨古墓為生。
1923年的一天他到孟(和諧)津縣趕集,見集上賣水煎包的人家正在搭棚子,他們隻用一把筒瓦狀的短柄鐵鏟子在地上挖坑,那鏟子往地下用力一戳,地上就出來一個深深的洞,然後把木杆往裡一放就能把茶棚支起來,李鴨子細心的觀察到被提起來的鐵鏟子居然帶出不少土來。
李鴨子眼珠子一轉,立刻就覺的這樣的鏟子探墓肯定比鋼鍁容易多了。
因為當時盜墓者主要是用厚實銳利的鋼鍁在地上搗出方形洞穴,然後鑒别鍁頭沾帶出來的土的成分來找墓。
但這種方法很費力,鋼鍁經常帶不上來多少土也不能探得很深,往往要重複十幾次才能确定目标。
于是李鴨子就立刻用紙貼着包子鋪的鏟子撕出一張圖樣,回家後他就找鐵匠按照圖紙打造了一把奇怪的鏟子出來。
李鴨子後來就帶着新鏟子一塊去幹活,這樣的鏟子果然好用!u形的鏟子每次紮下去都能帶出三四寸深的土,把鏟子的柄接長了,地下幾米、十幾米的土壤都能帶出地面。
老練的盜墓者這時再經過眼觀鼻聞手搓,從土的顔色、結構、包含物,就能知道有沒有墓葬、是什麼年代的墓、墓穴有多大。
因為這種鏟子最先是由洛羊人發明使用的,其他人就叫這種鏟子洛羊鏟了。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重生1990之隐形富豪》,微信關注“優讀文學”,聊人生,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