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事完畢,衆人皆已散去,諸葛亮回到自己公房才坐下歇息一會兒,忽聽得門外宗預禀道:“丞相,侍中、中監軍關興将軍求見。
”
“哦?”諸葛亮初時驚疑了一下,随即明悟此人來意,歎了口氣,道:“讓他進來吧。
”
“興見過丞相。
”一位身材挺拔、英武過人的青年将領進入房中,走到諸葛亮面前躬身行禮道。
諸葛亮聞聲轉過了身子,将來人扶起:“興國不必多禮,坐。
”關興在下首坐定,遂道:“丞相,不知相府為何将興的名字從南征名單上拿掉?是興不夠資格嗎?”
“興國多慮了。
”諸葛亮微笑着說道:“此次南征調走了大部分兵力,成都算是有些空虛了,天子不可無親近重臣護衛,汝任侍中,乃是天子近臣,又是中監軍,由汝這員大将留守成都再合适不過了。
”、
這般解釋雖也是重要原因,但諸葛亮不讓關興同去的真正原因還是出于愛護關家的緣故。
自被先帝三顧茅廬邀請出山以後,在創立基業的歲月裡諸葛亮和關羽、張飛等元從舊人皆下了深厚的情誼,尤其是關羽。
昔日先帝入蜀,留守荊州的文武重臣就是他與關羽兩人。
二人配合默契,不僅将荊州治理的井井有條,而且還确保荊州萬無一失,曹孫兩家無一絲可趁之機。
關羽雖是個善待卒伍而驕于士大夫的性子,但他隻是看不起那些隻會空談的士人,而對于諸葛亮這種治國興邦的大才他向來是欽佩的。
因此當年這個小他幾十歲的年輕人用美髯公來誇他時,他對馬超位列高位的不滿就立刻變得煙消雲散了。
如今關氏一門隻有關興頂門立戶,故而諸葛亮不想讓關興遠涉險地,若是有個萬一,他将來還有何面目見關羽于九泉之下。
況且關興目前還算年輕,他的才能也是非凡,諸葛亮對他寄予厚望,認為他日後的作用當是在北伐的戰場上。
關興心中也猜到諸葛亮些許用意,隻是作為名将關羽的兒子,他不願在國家舉大兵時躲在後方享受安逸的生活,況且朝中尚有不少人對關羽丢失荊州一事有着抨擊甚至怨恨,如此一來他早就想建功立業重振關家的門楣了。
關興感激地看了諸葛亮一眼,随即躬身拜道:“丞相心意,興銘感五内,隻是興身為關家之主,豈可在朝廷南征一事上落于他人後面,這豈不是愧對先父的英名?
楊明之也不過長興幾歲,他能在南中做出大事,興也可以。
望丞相憐興忠君報國的一片真心,允興參戰。
”說着揖拜在地。
諸葛亮沉吟半晌,輕輕歎了一口氣,上前将關興扶起。
微笑道:“安國不必如此,吾明白了,回去好好準備吧,數日後随吾一同南下。
”
“真的?謝丞相!”關興激動地說道。
諸葛亮道:“當然是真的,我的話還有假的?不早了,回去歇息吧。
”
“諾。
”關心邁着矯健沉穩地步伐離開了。
諸葛亮看着他的背影,微微搖了搖頭,輕聲笑道:“這小子!”
三日後,正當成都各官署加緊籌備南征事宜之時,一個噩耗突然傳到了諸葛亮的面前。
“什麼?文儀公走了?”諸葛亮起身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