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楊清在軍中設置了講武堂和識字堂,開啟了對将士們的掃盲講武教育。
治兵講武是諸葛亮自荊州練兵時就一直保持下來的傳統,要想練成精銳大軍,就離不開軍士們對戰陣、戰術甚至戰略的熟悉和理解。
尤其是諸葛丞相編練大軍的陣法,深奧玄妙,隻靠少數上将理解效果是不太好的。
隻有讓中下層軍官也能熟知陣法聚攏散開、變化進退之道,才能将戰陣的威力發揮到最大。
因此一支精銳之師必是一支組織嚴密、紀律嚴明的軍隊,楊清以為這離不開軍士們的文化水平。
故而楊清在諸葛亮講武制度的基礎上增加了針對小卒的識字掃盲的教育,這樣既能增強軍隊的戰鬥力,也能慢慢發掘和培養優秀的中下層軍官,可謂一舉兩得。
識字堂顧名思義就是教導郡兵識字、寫字的學堂,以軍中文吏和聘請的下層文人為教員,對所有不認字的士卒進行基本的掃盲教育。
這是個長期工程,楊清的要求也不高,每名士卒都能做到認識常用的字就行。
而講武堂則主要是針對屯、曲兩級下層軍官的軍事學堂,主要傳授兵法戰陣,故而這對教員的要求就很高了。
目前,講武堂的教員主要就是張嶷、柳隐、徐恢三人,張柳二人是通韬略、曉兵法的文武全才,徐恢則是軍中經驗豐富的老将,因此講武堂教員以他們三人最為合适。
當然楊清這個半灌水的家夥也算,憑借着後世的軍事智慧結晶以及數月來諸葛亮的耳提面命,一衆學生倒還挺喜歡聽他講學。
識字堂和講武堂不僅傳授文化軍事知識,還負責在夜晚進行講古宣傳。
按楊清的要求,講古主要講述前人忠君愛國、征戰沙場之類的故事。
以高皇帝破秦滅楚、孝武皇帝擊匈奴、通西域、平南越、征朝鮮、光武皇帝率雲台二十八将中興大漢這些事迹為主要藍本,寓教于樂,以增強兵士們忠于大漢的愛國熱情和作為漢軍的自豪感。
别說,由于這個時代小人物夜生活的貧乏,所以講古倒是軍士們最喜愛的節目。
每到講古環節,衆軍士都會争先恐後的到達校場,希望能占一個好位置。
“府君,下午是刀盾兵、長槍兵、弓弩兵各一曲聯合演練軍陣,還請府君中午去帥帳歇息。
”
此刻已屆晌午,楊清也覺肚中有些饑餓,正好前去用些飯食,中午休息一會,再去檢閱郡兵演練陣法。
他正欲讓董宣引自己去歇息,忽然聽見身後有人在叫喊着自己。
“府君,有急報,楊主簿請府君速速回府。
”還未走幾步,就見楊戲屬下小吏跑着過來禀道。
楊清點了下頭,揮手讓小吏離去,轉頭對張嶷苦笑道:“看來今日是看不成操練陣法了,也罷過幾天就到了大比武的日子,到那時吾再過來看看爾等的本事,希望伯岐不要讓吾失望啊。
”
按照約定,大比武定奪環首刀和臂張弩歸屬那天,楊清還要一并檢閱陣法演練,因此他倒也不急于一時。
衆人見楊清如此說,當即齊聲應諾。
“文然,發生了何事?”回到縣寺公房,楊清還未坐下就忍不住對眼前的楊戲問道。
楊戲将頭探出門外向四周看了看,眼見無人,随即關緊了房門,轉身近前對楊清回道:“府君,吳缺适才收到消息,一批數量不少的夷兵正在向新道縣集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