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缺帶着手下士卒将牛三等人送進了縣寺大牢,輕松地拍了拍手,心想這幫潑皮無賴按照府君新立的規矩恐怕是讨不了好了。
府君他為了整饬城中的秩序,已嚴令魯縣令派出求盜佐吏每日巡查全城,一旦發現尋釁鬧事、劫掠百姓等違法之事發生,就務必要從嚴從快從重處置。
他沒想到今日奉命到流民區征兵也遇上了這種事,其實此事他可以不用親自帶隊前去,隻是那武二郎虎背蜂腰螳螂腿,端的是天生習武當兵的料,故而他才另眼相看。
吳缺曾是丞相府的衛士,也與楊清在都安縣一同患過難,到了安上之後,他仍然在楊清身邊充當衛士。
其人通曉文墨,武藝也不錯,又精明能幹,故而楊清就讓他領了征兵的差使出來曆練曆練,以便日後再行重用。
要知道楊清是把從成都帶來的士卒當作軍官種子的,如今這百名士卒他隻留下二十人作為自己的衛隊,另外八十人全部遣入郡兵中,準備讓他們作為新兵的骨幹,從而迅速地提高部隊的戰鬥力。
此次從難民中征招青壯,楊清決定一口氣招募兩千多人,與原先的八百多郡兵湊成三千大軍的整數,如此越嶲郡才有一定的自保之力。
如今季漢的軍制在中下級仍然采用伍、什、隊、屯、曲、部的部曲軍制。
部以上則視事而定,或兩三部為一校設校尉、中郎将統率,或四至六部為一軍設裨将軍、偏将軍統率、或七至十部為一大軍設雜号将軍統率,而數軍則以重号将軍統率。
當然這是規制如此,實際運用中則會因多種因素而有所變動,更有軍職和具體的差遣職務的差别。
尤其當前諸葛丞相還正在逐漸設置師、監、護、典、參這類具有統領軍隊、監護諸将的軍政官職,更讓現在的軍職統領變得複雜起來,可以說季漢的軍制目前仍然處在一個根據軍政戰略而變動的探索階段。
當然這些複雜的摸索變動多在中軍以及邊軍中,而地方郡國的兵制就變化不大。
楊清之所以任命張嶷為别部司馬就是為了便于擴軍設置編制之用,一般軍司馬統領一部兩曲千人兵馬,而因事而特置的别部司馬則可統領數曲兵馬。
此職多為臨時而置,因楊清雖有統兵之權但并無軍職在身,且張嶷拔擢為别部司馬已經是力度很大了,要想進入到校尉或将軍的行列非得立下不小的軍功才行。
此時安上城内的擴軍行動正在如火如荼地執行,因軍中不僅夥食管飽且有富餘,故流民中的青壯是踴躍參加。
楊清早已下令,征兵一定要挑選出老實本分、吃苦耐勞的良家子,有作奸犯科的一律不要,且家中獨子也不招募,如此征兵方能選出上好的兵員。
與招兵一同進行的還有招工、招醫、招農等一應之舉,經過數日的醞釀,楊清提出的以工代赈、兩難自解的方略已經全面實行開來。
難民聞每日糧米管夠,皆欣悅應招,就連城中本地百姓也有意動想要加入者,楊戲等見此不敢做主,進入縣寺禀告楊清。
他沉吟思索,本欲下令直管接收,卻忽然瞥見謝甯、李常、魯深等人皆面露焦急之色,心知衆人擔憂錢糧不足。
未免衆人身上的壓力過大,他還是下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