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九章 外放

首頁
    “丞相,琬這幾日甄選了十三名适合越嶲太守一職的官吏,認為有一人最為合适。

    ”蔣琬向諸葛亮禀報連日來的成果。

     諸葛亮放下手中的毛筆,擡頭問道:“何人?” 蔣琬回道:“現任丞相主簿楊清不僅品行上佳、功績卓著,更兼他足智多謀、勇于任事,當為越嶲太守的不二人選。

    ” 諸葛亮笑道:“怎麼,明之也去找你毛遂自薦了?”蔣琬也笑了笑,答道:“正是,楊明之曾找過我自薦出任,某多方考量下,也覺得當下他非常合适。

    ” 那日楊清來到蔣琬公房自己舉薦自己讓其大為驚訝,依他想來,楊清如今在成都做個丞相主簿比去荒域邊郡當個太守強多了,就算要去地方積累資曆也不是這麼個積累法啊。

     楊清今年才二十幾歲,在相府中熬個幾年資曆再外放個富饒郡國這多好,畢竟富饒之地不僅安逸舒适,還能輕松地獲取政績,如此一來他的遷除之路就很完美了。

     當然在蔣琬一再詢問得到肯定的回答後,他不禁心生敬意,楊清年紀輕輕就敢遠赴險惡之郡,着實能稱得上勇于任事,難怪此子能得丞相如此器重。

     在聽完楊清舉薦自己的理由後,蔣琬也不得不承認他還真是個合适的人才,除了資曆差了些,其他方面都很恰當。

     諸葛亮道:“此子确實是個合适的人選,隻是他畢竟資曆尚淺,驟然升任郡守會不會引起朝野議論?” “丞相,琬以為不必過于擔心此事,如今正值大争之世,我季漢又庶事草創,破格提拔人才也是尋常之事耳。

    ”蔣琬回答完又暗道,如今越嶲太守是個燙手的官位,少有人願意接手,楊清願意接任定不會引起非議的。

     諸葛亮其實在那日楊清道明想法後,很快就下定決心讓他前去越嶲郡了,此刻詢問蔣琬,隻是探察府中長吏人心。

     現在見主掌官吏升遷的蔣琬都支持此議,旋即點了點頭:“也罷,明日正逢朝會,吾就表奏陛下,任命楊清為越嶲太守。

    ” 翌日,正逢五日一朝的常朝,諸葛亮上表陳奏天子劉禅,以越巂太守龔祿被蠻夷所害導緻郡守一職空缺為由,舉薦丞相主簿楊清接任。

     劉禅雖不識得楊清,但卻聽過此人之名,知道他不僅擅長詩詞文學而且還精通器械制作之法,就連自己愛喝的清茶也是此人獻出的制作之法。

     因此聽得諸葛亮舉薦此人,劉禅心中已然同意,又出言詢問殿内的文武百官,見無一人表示反對,随即準允了諸葛亮的表奏。

     大漢的诏令文書一般有四種,即制書、诏書、策書、戒敕,當然這四種公文隻是朝廷最常用的,還有一種玺書乃是皇帝專用的文書。

     制書乃是漢朝最重要的皇帝诏令文書,主要用于頒布法令、頒布重大政策以及宣布對諸侯王、三公、九卿、都畿近臣、太守國相這些高官顯爵的任免。

     诏書則被廣泛應用于朝廷日常行政的各個方面,乃是大漢的基本诏令文書,分為三品,每一種都有獨特的用法。

     如果說制書是單純的命令文書,那麼策書就是種禮儀性的文書,後者一般在諸侯王封爵、高官授職儀式上表達皇帝對其的尊崇、鼓勵、告誡。

    戒敕則是皇帝用來告誡刺史、太守及三邊營官的文書。

     至于玺書顧名思義,隻須加蓋皇帝玺,而不用加蓋尚書令玺或其他重臣玺,乃是皇帝自作或親筆書寫對大臣個人傳達勉勵、慰問或責讓等旨意。

     越嶲郡太守乃是兩千石的高官,故而朝廷對楊清的任命當然是采用制書。

    在諸葛亮的表奏被朝議通過後的第三天,楊清的任命制書在劉禅用完皇帝玺後經尚書台發往丞相府,東曹掾蔣琬蓋完印後交由丞相諸葛亮用玺,然後正式下發給了楊清。

     楊清激動地接過制書打開一看,見上面主要就是一句話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