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二章 農具

首頁
    葛亮很是贊同和支持,當他提出要尋找一位巧匠時,諸葛亮就向他推薦了蒲元。

    本來楊清是想請諸葛亮或黃月英參與制造車犁的,沒曾想推薦了蒲元,這才讓他想起這位三國時有名的大匠,有蒲元制造當然更好了。

     蒲元聽完楊清解釋,眼露精光,雖然他最擅長的是鑄造刀劍兵器,但農具他也會啊,耕戰之器的作用他不會不明白,此刻聽得有更先進的農具,他急忙道:“還請主簿仔細講講。

    ” “蒲公喚我表字明之即可。

    ”楊清乘機拉近了兩人關系,就将翻車和曲轅犁的制作原理和優點詳細地向蒲元道出。

     其實當今世上已有長直轅犁行于世,但這種犁起土費力不說,回頭轉彎也不甚靈活,因此耕地的效率并不是很高。

    而曲轅犁就是将當前的長且直的轅改為短又曲的轅,并在轅頭安裝可以自由轉動的犁盤,這樣不僅便于調頭和轉彎,而且使犁架變小變輕,從而使人操作靈活,達到節省人力和畜力的目的。

     曲轅犁由犁铧、犁壁、犁底、壓镵、策額、犁箭、犁轅、犁梢、犁評、犁建和犁盤十一個部件組成,相比以前增加了犁評和犁建。

    農人推動犁評,使犁箭向下,犁铧入土則深。

    若提起犁評,使犁箭向上,犁铧入土則淺。

    曲轅犁的犁箭、犁評和犁建三者結合既可适應深耕又可适應淺耕,而犁壁不僅能破土,而且可将翻耕的土推到一側,減少耕犁前進的阻力,如此一來精耕細作便可實現。

     而翻車已于漢末出現,相傳是由靈帝時中常侍畢岚所主持制造,且這種翻車隻是用來吸水灑路而已,并未直接運用于農事。

    原來曆史上直到魏國的巧匠馬均對翻車加以改進才得成為農業灌溉機械,隻是馬均對翻車動手的具體時間楊清并不知曉,想來應該是曹睿繼位以後,而且據他得到的消息,此時魏國境内的農人并未使用翻車灌溉,所以他覺得此時将後世翻車搞出來應該沒有問題。

     翻車以龍骨葉闆為鍊條,卧于矩形長槽中,車身斜置河邊或池塘邊,下鍊輪和車身一部分沒入水中,可用人力、畜力、水力或風力驅動鍊輪,葉闆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長槽上端将水送出。

    如此即可連續不斷地将水從低處送到高處,且操作簡單、搬運方便,即可用于灌溉,又可用于排澇,實為興農之利器。

     楊清憑記憶将設計圖畫的似是而非,但是翻車和曲轅犁的制造和運作原理還是講清楚了的,蒲元也是巧思之人,雖不擅長制作農具,但此時有圖有說明,他再不懂就别叫作當世巧匠了。

    況且這兩樣農具一旦造出必可大大興農、利農,涉及之人的名聲也可憑此流芳于世,其中的好處蒲元也明白,作為蜀中名匠他也想自己的名聲能夠名滿天下,即為個人,也有使世人重視工匠之意,所以很爽快地答應下來。

     楊清不清楚蒲元的心思,他見這位大師已經應允制造車犁,高興不已,起身拜謝道:“有勞蒲公,清實是感激不盡。

    ”蒲元見楊清這個有名的文士如此敬重自己,心中也是感動,連忙起身将楊清扶起,緊緊握住他的手,鄭重地說道:“某定當竭力為之。

    ”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