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是楚國人,尉缭是魏國人。
”
想到兩人的籍貫,嬴政臉上露出一絲惆怅。
……
半個時辰後。
趙高去而複返,同行的還有李斯和尉缭。
李斯和尉缭年紀都不小了,連夜進宮累出一身汗。
“臣李斯、尉缭參見陛下。
”
“免禮。
”
君臣禮儀結束,李斯、尉缭跪坐在台階下,與嬴政相隔數米。
自從嬴政被荊轲刺殺,嬴政與臣子見面,都會隔着台階。
一方面能防止刺客。
另一方面,視角居高臨下,臣子任何微小舉動,都瞞不過嬴政。
李斯微微低着頭,瞥到散落一地的竹簡,看到幾個熟悉的字眼,立馬聯系出上下文。
“商君變法?”
李斯眉頭微蹙,思考這位陛下的用意。
尉缭想個慈祥的老人,笑呵呵眯着眼睛,仿佛沒看到竹簡。
這時,嬴政打破沉默:“趙高,那給他們看。
”
趙高很快收拾好竹簡,整齊地放到李斯和尉缭面前。
李斯拿起一卷竹簡,開篇“公孫鞅”三字映入眼簾。
商鞅是姬姓,公孫氏,衛國人正式稱呼是公孫鞅,或衛鞅,因為封地是商於十五邑,号為“商君”,故稱商鞅。
“果然是商君變法。
”
李斯對變法内容早就爛熟于心,但有嬴政吩咐,不得不再看一遍。
尉缭仍是笑眯眯的,眯着眼睛逐字逐句查看竹簡。
嬴政沒有打擾兩人,随手從身後抽出一卷竹簡,繼續批奏折。
鹹陽宮内隻剩竹簡翻動的聲音。
這種氛圍下,趙高大氣都不敢喘。
沒過多久。
李斯第一個看完,放下最後一卷竹簡,拱手道:“陛下,臣看完了。
”
聽到聲音,嬴政擡起頭,先是看向還沒結束的尉缭,目光回到李斯身上,語氣平淡:
“是否看出問題了?”
李斯反應很快,立時想到陛下讓他看竹簡的目的,回答:
“商君之法是強國之法,臣才疏學淺,看不出問題。
”
這個回答中規中矩,也是當今對商鞅變法的主流說法。
“哼!你自己看。
”
嬴政冷哼一聲,手中奏折一丢,正在砸在李斯面前。
看到奏折内容,李斯瞳孔一縮。
“漢中有上百人作亂,漢中郡守及時鎮壓,未發生禍事。
”
“隴西匪盜猖獗,多以秦人為主,來往商客深受其害。
”
隴西和漢中是秦國故土,生活的是正兒八經的老秦人,老秦人作亂,影響遠比六國人作亂要大。
李斯低聲解釋:
“此事臣也有所耳聞,隻是一些賤民受到煽動,首惡已經伏誅,剩下的人按照秦律處置即可。
”
遵照秦律,犯上作亂當腰斬,夷三族。
判這種案子李斯輕車熟路,本想着大事化小,誰知嬴政聞言暴怒。
“朕究竟做錯了什麼?連秦人都來反朕!”
“朕給他們地種,讓他們以軍功封爵,驅逐匈奴保他們性命,他們不感謝朕,卻來反朕!”
“李斯,告訴朕,他們為何要反!”
“锵”的一聲劍吟,嬴政拔劍出鞘,指着李斯大喝。
一股寒意直沖李斯脊髓,上次陛下這麼生氣,是嫪毐逼宮。
結果嫪毐被車裂,兩個孽子被活活摔死,趙姬被軟禁,受牽連者數以萬計,殺得血流成河。
那這一次,又有多少人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