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醫曾經分化出許多流派,比如,傷寒派、千金派、溫病派……之類的劃分,不同中醫流派對疾病種類的劃分差異還是比較大的,不過,有一種比較簡單、相對籠統的種類劃分基本被各大流派所接受的:富貴病和貧賤病。
所謂富貴病,大緻是指人體某一項或者某幾項,抑或綜合性多項生物特征失衡、過量、外溢,即某人先因客觀因素,繼而因為主觀成因,最終導緻自身身心方方面面基本生物特征過度活躍,整個人在某些方面或者多方面出現超常負荷病理現象。
比如說,肥胖症、糖尿病、抑郁症……
通俗地講,身上東西多了,罩不住了,從而搞得人不舒服了,生活不方便了,甚至于,漸漸影響到一個人的正常壽命,從而導緻減壽。
所謂貧賤病,正好倒過來,一般指的是人體某一項、多項生物特征(包括身心兩方面)長期供給不足,從而導緻人體某個生理系統或者多個,或者整體系統因物質條件不足從而引發一種或者多種疾病。
比如,瘦弱、營養不良、貧血、焦慮、嚴重自卑……
按照老百姓的話說就是先天不足,後天補不上,窮出毛病了,若非遇上命中貴人,這種類型的疾病一輩子都很難治好,更麻煩的是,相當比例的貧賤病它還遺傳,從而導緻相當一部分家族數代,甚至幾十年都無法克服某種疾病。
除非得了絕症,富貴病一般還有得治;貧賤病往往更為棘手,終其一生怕也是難以除根。
依常理,齊悅薇那位寶貝表外甥女所患疾病應該屬于前者,然而,根據齊悅薇提供的症狀描述,究其生活背景的根源,小女孩得的其實是貧賤之症。
套用國内某位知名作家慣用名詞,小姑娘很可能還是位“情感饑渴者”。
參照西醫某些理論,齊悅薇這位寶貝外甥女内心世界極有可能出現一種被稱之為“情感缺失症”現象,理論上講,它既不是一種疾病,也不能稱之為某種症狀,科學地講,它隻能算是一種特殊心理現象。
不過,最近幾年,海外部分學者已經将其劃分心理疾病的一種,而且,醫學實踐證明,這種特殊心理現象已經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物意義上的健康程度,幻聽、突發性失明、失語、失聰、心率失調……
邊沐認為自己應該是看準了。
“啊?!嚴重嗎?”驚駭片刻,齊悅薇失聲問道。
“應該不要緊,不過,剛才你也看到了,她完全不認為自己有病,她那雙明眸裡,我們業内前輩稱之為‘心苗’,多多少少有些成人化傾向,隻要我以職業醫師身份出現在她面前,第一反應,她鐵定拒絕就醫,從始至終,她咬死認定是大人們的錯,她自己完全是一位無辜受害者!”邊沐表情嚴肅地回應道。
“那可怎麼辦?!她還那麼小,無論如何,懇請你費費心,一定把她校正過來。
”此時,齊悅薇似乎也猜到了些什麼。
“試試吧!待會兒,她如果還是特别排斥醫生,那就隻能往後放一放了,哪一天,她意識到自己堅持目前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