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1章 分筋錯骨手

首頁
    至明朝隆慶年間,太醫院已經形成“十三科”醫學分類,某種意義上講,那就是中國古代中醫較為完備的分類,也是中醫發展裡程碑。

     所謂十三科,一般分為大方脈、小方脈、婦科、瘡瘍、針灸、眼科、口齒、咽喉、傷寒、接骨、金镞、按摩、祝由十三門類,後來又調整為“十一科”,其中,接骨改為“正骨”。

     後期漸漸發展為:經方、婦科、瘡瘍(外科)、針灸、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傷寒、正骨、按摩、兒科,金镞歸到中醫外科門類,“金镞”之說再無人提及,随着民智漸開,祝由科漸漸失傳,此門類就此消亡。

     如果哪位中醫醫師能将中醫十三科全都拿下來,一般稱其為“全科醫生”。

     邊沐就是一位全科醫生。

     隻不過,某些門類他還不是特别精通,比如說,兒科,有些孩子太小,或者病症過于奇特,出于對孩子負責的顧慮,一般情況下,他會建議家屬找岑松雪為代表的兒科名家做進一步診斷。

     正骨,邊沐還算擅長,隻不過不是特别精通。

     為了提高自己的正骨水平,邊沐平時得做各種練習,其中有一項就是所謂的“分筋錯骨手”。

     沒錯!就是“分筋錯骨手”。

     武俠小說裡的“分筋錯骨手”跟邊沐練習的可謂同宗同源,隻不過,練習目的有所不同而已,練習方式卻也大同小異。

     對面沖過來那位大貨車司機再長得雄壯唬人,要是必須動手的話,在邊沐眼裡,他其實就是一堆骨骼組件、穴位組合的大尺寸“變形金剛”而已。

     大手如爪,那個大個子貨車司機照着邊沐脖領子就抓了過去,聲勢迅猛,看上去還真有些吓人。

     說時遲,那時快,邊沐等大個子司機招術用老無法再變招的瞬間,微微側身閃了一下,右手成“虎形”迅如閃電般就将對方手背上的“合谷”穴死死地鉗在掌下,暗勁微吐,按穴、分筋、錯骨,全是逆反而為。

     與此同時,左手疾點對方腰側“京門穴”,左腳也沒閑着,照着踝關節就掃了上去,方位、角度、力度……都拿捏得恰到好處。

     骨關節被控制得死死的、經脈被封、氣機紊亂、重心頓失……轉瞬間,那個大貨車司機右膝一軟,當即就半跪在地,掙紮了幾下竟然絲毫無法掙脫。

     他哪裡知道,邊沐這套組合手法一旦見效,别說他了,比他身手再敏捷十倍的主兒怕是也得着了邊沐的道兒。

     大貨車司機身上的氣勁早就讓邊沐給卸去八九成了。

     某種意義上講,邊沐這也是在治病,治的是“蠻橫之症”。

     “你……放開老子!” “還橫呢!我要在你身上某個地方再來兩下,保管你一個字也說不出口,信不?!”說着話,邊沐就勢用自己的左膝死死抵住大個子司機後腰眼,将其徹底死死地“别”在地上。

     邊沐人長得清清秀秀的,沒想到出手這麼狠辣,大貨車司機長年走南闖北的,沒少吃虧,一個人到底是真厲害還是裝13,他心裡最清楚不過了。

     徹底受制于人,當時他就意識到自己今天這是遇上“硬茬子”了。

     邊沐的手法他已經領教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