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領中,誰沒有打過敗仗呢…
葉廖緬科也知道自己差點葬送西南方面軍的全部兵力,他不是傻子,也并不想吃一顆紫蛋。
更不想自己的結局如同巴甫洛夫大将一樣的凄慘。
所以他對于大林子的安排并無意見,跟葉夫列莫夫也相處的相當不錯。
這讓不少人也就放心下來。
布良斯克方面軍+西南方面軍部分部隊總共30萬人,他們沿着這345公裡的防區構築了一條長長的防線。
特别對于烏别德河北岸的突出部,布良斯克方面軍在這裡布置了重兵,用于防備古德裡安的第二裝甲集群。
由莫羅科夫斯基少将率領的第八師也駐紮在特魯布切夫斯克,作為預備隊。
打完基輔之戰後,莫羅科夫斯基也從上校升為了少将,瓦列裡的老上司謝廖緬科中校則被提拔為了上校,接任三團團長的莫裡森科則被提拔到了上尉。
參與基輔之戰的許多軍官都被向上提拔一層,也有不少老兵被提拔為軍官的。
因為現在蘇聯缺少擁有經驗,有能力的基層軍官,用來填線的士兵則并不缺。
守在突出部的蘇軍部隊也做好随時撤退的準備,他們構築多重防線,陣地用來撤退時使用。
看起來蘇軍沿着這條800公裡的前線,所做的防禦都不能說是非常完美,至少應該可以稱得上是萬無一失,他們已經做好了提防德軍進攻的準備。
三支方面軍加起來,負責防守的蘇軍總共擁有17個集團軍,包含90個步兵師,1個坦克師,13個坦克旅,9個騎兵師,總兵力共計140萬人。
(曆史上是125萬人,且隻有16個集團軍。
)
除此之外,蘇聯自從7月16号開始還在莫紮伊斯克附近修建了第三條防線,蘇聯動員了10萬莫斯科市民修建這條長長的防線,其中大部分都是女性。
市民們的熱情非常高漲,八月份,莫斯科又有三萬人主動願意參加修建掩體工事的工作中。
這條防線由各種壕溝,反坦克塹壕,步兵掩體組成,蘇聯是按照長時間駐守使用的标準來修建的,所以工程量非常大。
截止到9月30号,雖然這條防線還未完成,但也已經初具規模。
雖然前線防線建立相當完善,但面對裝備精良,擁有人數優勢的德軍,蘇軍依舊面臨巨大的挑戰。
更嚴重的是蘇軍現在的前線嚴重缺少有經驗的指揮官與參謀,經過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基輔之戰後,蘇聯整整打光了170萬的部隊。
要不是基輔之戰還成功撤出來30萬人,連褲衩子都兜不住。
這三場要命的戰役還幾乎把蘇聯的大部分老兵全都打沒了。
不少經曆過大清洗還成功活下來的具有經驗的指揮官與參謀也折在裡面。
這也讓蘇聯前段時間不得不降低組建部隊的标準。
現在蘇軍組建部隊的标準是以少量退伍兵,或者以前線撤退下來的部隊為基礎,組建一支新的步兵師。
除去少量老兵,其餘全是剛剛動員,毫無經驗的新兵,布瓊尼元帥麾下的預備方面軍絕大多數部隊就是這種情況。
喜歡二戰,我在蘇俄當少尉請大家收藏:()二戰,我在蘇俄當少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