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造成的麻煩實在太多了..而接近三十萬撤出包圍圈的蘇軍士兵呢...?
毫無意外的會給德國創造更多麻煩。
即使德軍在基輔包圍戰中俘虜将近40萬蘇軍,但放跑接近三十萬蘇軍無疑是這場行動最大的敗筆。
毫無疑問,蘇軍會用這場撤退來宣傳勝利,就像敦刻爾克一樣,英國将這場撤退宣傳為“一場偉大的戰略撤退”,首相丘吉爾也在大撤退後發布“我們将戰鬥到底”的演講,這極大的鼓舞了英國全體國民與很多士兵,也讓英國變的異常難纏。
蘇聯隻會宣傳的比英國更厲害,這是毋庸置疑的,他們前期的數場大型戰役都以慘敗告終,急需一場大勝來穩定人心。
基輔戰役就是個好例子...雖然是撤退,但總體而言是個成功的撤退,不是嗎?
所以希兒才會讓希姆萊将瓦列裡的死訊刊登在報紙上,就是為了打擊蘇軍士氣。
布勞希奇内心默默歎口氣,怎麼又輪到自己抗壓了。
“元首。
”布勞希奇元帥邊斟酌着語言,邊出聲說道:“您也知道,這次失敗很大歸咎于前線的情報失誤,阿勃維爾與東線外軍處給出的情報并不準确,甚至在蘇軍突襲時,我們的情報人員居然說蘇軍的坦克部隊還在布良斯克進行補給,另一份報告說他們在布提夫。
”
“這不準确的情報很影響我們前線指揮官的判斷,導緻避不可免的會有意外發生。
”
布勞希奇将情報不準确的問題給抛出來,希兒無言以對,伴随着阿勃維爾逐漸擴編,情報的準确性也一直在緩慢下降,失誤次數也逐漸增多,前線情報不準确也成為常事,德軍為此也吃了不少虧。
布勞希奇緊接着繼續說道:“當然,這也與倫德施泰特等人指揮失誤,不聽命令也有點關系,所以我的意見是從輕處罰,扣他們工資,再給他們一次機會,下次如果再指揮失誤,就降職處理。
”
畢竟這些人多少都跟他有過交情,也都是陸軍的人,自然布勞希奇也多少會偏袒一些,護下短。
希兒聞言并未出聲,布勞希奇說的沒毛病,他的确收到不少關于前線軍官對阿勃維爾情報不準确的報告。
手指邊有節奏的輕輕敲擊着木桌,邊思考着,良久後,希兒才說道:“那就如布勞希奇元帥所言,扣他們半年工資,明年的生日禮金全員取消,再給他們一次機會。
”
“感謝元首。
”布勞希奇元帥出聲道。
希兒隻是擺了擺手:“沒有下次。
”
給這些陸軍将領一次機會沒什麼問題,作為經曆過一戰的男人,他也明白情報的及時性與重要性,這次德軍失敗主要原因也确實是因為阿勃維爾。
這個臃腫的情報機構也确實到了該改變的時候,情報差太緻命了...
可希兒不知道的是,阿勃維爾已經回不到原本的模樣,它的形狀已經變不回來了。
喜歡二戰,我在蘇俄當少尉請大家收藏:()二戰,我在蘇俄當少尉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