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雲剛從前堂那邊過來,丫環便笑吟吟地迎了上去,說小姐已在房中等他了。
她将李智雲領到了小姐的閨房,替他倆沏上香茗後便出去了。
李智雲和劉瑛蓮面對面地坐着,四目相對,大眼瞪着小眼。
半年沒見,不知是不是因為激動,劉瑛蓮臉蛋兒紅紅的,連頸子都像塗了一層胭脂。
她的桃腮如凝脂美玉一般,那雙天生妩媚的眼晴,黛眉與扇形的睫毛現出優美的曲線,美得令人屏息。
李智雲心中湧起一陣陣沖動,如果放在後世,兩個人這麼長時間沒見面,一旦相見,免不了要擁抱親吻。
然而,這是在古代,非禮勿動,他心中就是有再多的渴望,也隻能壓抑着。
劉瑛蓮被他直勾勾的目光盯得臉頰發燙,羞不可抑地低下頭去。
按照常理,小姐的閨房,外面的男子是不準随便進入的。
可李智雲不同,一來他身份尊貴,二來李家雖沒大禮送聘,正式提親,可父親已經口頭答應了這門親事,他也算是自己未來的良人了,所以,她破例讓李智雲進入了自己的閨房。
李智雲見自己把劉瑛蓮盯得害羞了,隻好移開目光,沒話找話地扯開了閑篇。
兩人聊了一會兒,李智雲突然想起剛才跟劉洪的談話,頭腦中靈光一閃,連忙道:“阿蓮,再過兩天,我要跟你阿爸去邠州找一個富商談買賣,不如,你也跟我們一起去吧?”
“去邠州?那麼遠?”
“遠一點怕什麼?反正是坐馬車。
再說,咱們可以慢慢地走,遇到風景優美的地方,還可以遊覽一下。
”
劉瑛蓮想了想,道:“好吧,那讓我考慮一下。
”
“别考慮了,現在天氣不冷不熱,老呆在家裡不悶得慌嗎?還不如外出踏青旅遊……”
說服了劉瑛蓮後,李智雲就向阿爸請奏,說要離開長安一段日子,外出巡查政務。
誰讓他還挂着一個雍州牧的名号呢?阿爸不便反對,也就同意了。
王爺出巡,自然要有儀仗。
然而,李智雲此行主要是私事,公事隻是打個掩護,捎帶着辦理,所以,陣仗不宜搞得太大。
如今關中地區海晏河清,既沒有隋朝的殘餘勢力,也沒了盜匪,所以,新軍就不用帶了。
除了帶上兩名屬官外,李智雲又在楚王府的親事府和帳内府挑選了一百名衛士,組成了儀仗和護衛。
劉洪帶上了十名護院,趕着一輛馬車。
劉瑛蓮帶上貼身丫環,乘坐父親的馬車。
兩支人馬在延平門會合,一起出了長安城,一路向西北迤逦而去。
隊伍沿着官道前行,李智雲和護衛們都騎着馬,隊伍後面還跟着幾輛馬車,這些馬車不是坐人的,而是用來拉東西的。
邠州路途遙遠,沿途雖設有驿站,可兩個驿站之間的距離并不近。
驿站主要是供信使和外出辦差的官員住宿飲食,這些信使和官員大多是一人一馬,頂多是兩三個人同行。
他們騎馬趕一天的路,到了驿站住上一宿,第二天換馬再行。
所以,兩個驿站之間的距離是按快馬行走一天的路程而設置。
而李智雲他們有一百多人,驿站可沒那麼多馬匹供他們調換,如果他們也一整天騎馬前行,那麼,要不了幾天,馬兒一個個都累死了,那他們就沒了腳力。
所以,他們隻能半日騎馬,半日牽馬而行,這樣一來,隊伍前進的速度就大大降低了,往往走到中途天就黑了,因此,就必須在野外宿營,而馬車上裝載的就是野外宿營用的帳篷、炊具和糧食。
隊伍行進了一天,日頭已經西沉,李智雲見右前方有一條小河,河旁地勢平坦,适合紮營,便讓人通知坐在前面馬車上的劉洪。
隊伍停了下來,在一塊平地上安營紮寨。
随從們忙着支起帳篷,埋鍋造飯,另一些人牽着馬來到河邊,讓馬兒吃草飲水。
劉府的護院也将套在馬車上的馬匹解下來,往河岸邊牽去。
吃過晚飯後,李智雲見劉瑛蓮要往帳篷走,便喊住她,道:“天還沒黑,現在睡覺還太早,咱們去河邊走走吧?”劉瑛蓮想了想,點了點頭。
兩個人沿着一條雜草叢生的小徑往河邊走去,丫環跟在後面,離他倆有六七步遠。
李智雲回頭瞅了一眼,這丫環梳着代表雲英未嫁的雙丫髻。
當初,他在桂堂别墅後院第一次邂逅劉瑛蓮時,劉瑛蓮正讓她用竹竿挑挂在樹枝上的風筝。
後來,他們三個又一起了平昌鎮。
見丫環孑然獨行的樣子,李智雲後悔沒有把英姑帶來,否則,她倆也可以做個伴。
這一次,如果不是跟劉瑛蓮一起出行,他就帶上英姑了。
他之所以沒帶,倒不是怕劉瑛蓮多心,而是不想讓她看到,自己到哪兒都帶個丫環随身伺候,倒像個長不大的孩子似的,那多沒面子?他要讓劉瑛蓮感覺到,自己是個勇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