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争不斷。
西突厥強盛時,屢次興兵攻打東部突厥,雙方積怨頗深,本來就是死敵。
大殿裡的賓客議論紛紛,阿爸也猶豫不決。
這時候,處羅可汗站了起來,拱手道:“皇帝陛下,在下突感身體不适,恕在下先告辭了。
”說罷轉身朝大殿門口走去。
阿爸沒有喊住他,隻好對禮賓官道:“去,替朕送送。
”
處羅可汗離開後,突厥使節趾高氣揚地走到他們的座位上坐下。
于是,絲竹聲響起,宴會正式開始了。
李智雲離開長安半年,回來後自然想和兄弟們聚一聚,大家在一起熱鬧一下。
他剛想把兄弟們請到楚王府來,沒想到劉樹義卻派仆人送來了一張請柬,說在同慶酒樓訂了一桌酒席,邀請他前去赴宴。
李智雲帶着張正和蔡虎去了,三個人走進酒樓,發現大堂裡有一夥人正在吵架,原來是幾個夥計圍着兩個蕃人,不讓他倆離開。
李智雲一瞅,那兩個蕃人不正是旁企地和他的同伴嘛。
他問站在一旁的掌櫃怎麼回事?掌櫃說這兩個蕃子蠻橫無理,吃了酒不給酒錢。
旁企地大概是聽到了掌櫃的話,理直氣壯地:“我是你們的皇帝請來的,吃酒還要錢?我沒錢!”
“沒錢還來吃酒?”一名夥計瞪眼道。
李智雲見他們又要争吵,便對掌櫃道:“讓他倆走吧,他們的酒錢我來付。
”掌櫃聽了,擺了擺手,讓夥計們讓開道。
旁企地臨走前,對李智雲抱拳道:“楚王,你的情我記住了。
”李智雲讓張正付了酒錢,便領着兩名侍從上樓去了。
李智雲如今身上有好幾個官職,隻要他呆在長安,照例就要參加朝會。
朝會分為大朝,常朝和日朝。
大朝每月朔、望,也就每月初一、十五舉行,常朝三日舉行一次。
大朝和常朝都在武德殿,文武官員根據品級決定每月能夠參加幾次朝會。
而日朝是皇帝于内殿接見在中樞任職的機要大臣,一般參加的人很少。
朝會在早晨舉行,所以稱“早朝”。
參加早朝的官員午夜時分就要起床,穿戴整齊後進入皇宮,在直房“待漏”。
淩晨五時左右,文武百官排列成兩班進入宮殿,在大殿兩旁站立,等待皇帝上朝。
早朝分四部分内容:一、接見入京離京人員,鴻胪寺官員率先出班,奏報入京謝恩、離京請恩的官員人數,皇帝可以選擇召見或不召見,如不召見,那些官員應在殿外庭下遙行五拜三叩之禮。
二、接見外國來使。
三、處理各地戰事和邊關要務。
四、處理一般朝政要務,由官員奏事,皇帝現場答複,或退朝之後召見相關官員進行商議。
唐玄宗時的中書舍人賈至寫了一首《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生動地描寫了早朝這種宮廷儀式:銀燭朝天紫陌長,禁城春色曉蒼蒼。
千條弱柳垂青瑣,百啭流莺繞建章。
劍佩聲随玉墀步,衣冠身惹禦爐香。
共沐恩波鳳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早晨,丹霞微露,東方吐白,太極宮内玉階丹陛,黃瓦朱檐,雙龍蟠着漢白玉的石柱。
巍巍的龍鳳紋雕石牌樓顯出威武莊嚴的帝阙。
當第一縷晨曦映在金碧輝煌的武德殿頂上時,百官上朝了。
李智雲和大哥、二哥站在文武兩班的最前頭。
鴻胪寺的官員奏報進京離京的人數後,問阿爸是否接見。
阿爸擺擺手說不見了,讓他們在殿外跪拜吧。
接下來,接見外國來使。
突厥使節在禮賓官的引領下,走進了大殿,在禦座前站定後,俟利弗道:“大唐皇帝陛下,我等此次出使貴國,始畢可汗交給了我們一項特殊使命。
”
“什麼使命?”
“請求貴國處死達曼。
”
“什麼?殺死處羅可汗?”阿爸驚訝地,“這怎麼可以呢?”
“這是始畢可汗交代的。
”俟利弗昂着腦袋說,“貴國收留達曼,就是與我突厥為敵。
突厥的強大,您是知道的。
如果與突厥為敵,絕不會有好下場!所以,請您答應我們的要求,立即處死達曼!”
俟利弗說完後,也不行禮,轉身帶着自己的人揚長而去。
突厥使節離開後,阿爸瞅着衆大臣道:“諸位愛卿,你們的意見呢?”内史令蕭瑀出班奏道:“皇上,突厥人如豺狼虎豹,招惹不得。
保護了一個人卻得罪一個國家,今後必然是禍患。
請陛下還是答應突厥使節的要求吧。
”
“你是說處死處羅可汗?”
“是。
”
接着,又有幾名官員出班奏答,附和蕭瑀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