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兵是張正搬來的。
昨日,張正、蔡虎和二哥的幾名親兵回到古槐樹下後,左等右等,也不見兩位王爺回來。
後來天黑了,他們生起了篝火,坐等了一夜,依然沒等到人回來。
次日早晨,幾個人商量了一下,再也不能這麼傻等下去了,必須四處去尋找。
他們留下兩個人在古槐樹下守着,其他人分頭去搜尋。
張正和蔡虎騎馬向南面去尋找。
路上,他們碰見了一隊敵軍,連忙翻身下馬,牽着馬去路旁叢林中躲藏。
敵軍過去後,他們繼續前行。
後來,他們又碰見了一隊敵軍。
不到一個時辰,他們就碰見了三股敵軍。
張正對蔡虎道:“這些敵軍怎麼都是向北面去的?難道北面有什麼戰事嗎?”蔡虎道:“不如,咱們跟着去看看吧。
”
兩人撥轉馬頭,跟在了敵軍後面。
到了董家堡,張正和蔡虎看見敵軍裡三層外三層,将城堡圍得個水洩不通。
兩人爬上了一座小山包,藏在灌木叢中。
張正取出随身攜帶的望遠鏡,看了一會兒,終于看見了站在城頭的李智雲和二哥。
原來,二位王爺被敵人包圍在城堡裡了。
蔡虎接過望遠鏡看了一下,肯定地:“是他們!”
他們隻有兩個人,自然無法将兩位王爺救出來。
張正讓蔡虎在此守候,自己回去搬救兵。
他回到大軍營地後,由于二哥臨走時嚴令大軍堅壁不出,他隻能調動新軍。
刀疤臉得知情況後,帶上自己的三千人馬,匆忙趕到了董家堡。
他們選了一塊高地,架起了紅衣大炮。
敵軍将領聽探馬來報,說來了三千唐軍,一開始并沒太在意,隻是下令将城堡内的軍隊撤出來,全力對付增援的唐軍。
八門紅衣大炮一字排開後,刀疤臉下令開炮。
炮彈呼嘯着飛向敵軍,在人群中爆炸,爆得敵軍士兵血肉橫飛。
那些士兵從未經曆過這樣的場面,一下子全懵了,像沒頭的蒼蠅似的到處亂竄,整個敵軍陣營中簡直亂成了一鍋粥。
用大炮猛轟了一炷香的工夫後,刀疤臉下令火器營出擊。
士兵們排列成一字橫隊,向前推進。
敵軍将領組織了幾百名騎兵沖鋒,當騎兵沖到百步之外時,火器營的鳥铳開火了,士兵們還扔出了手榴彈。
頓時,敵人的騎兵人仰馬翻,潰不成軍。
敵軍将領不甘心失敗,又組織步卒沖鋒。
可是,在密急的火力面前,他們就像秋天被鐮刀收割的麥子一樣,成片地倒下。
這就是一場一邊倒的戰鬥,用火器來打冷兵器,這不是在打仗,簡直是在屠殺。
敵軍終于支撐不住了,陣角大亂,怆惶地朝東邊退去……
站在董家堡城頭上的人們目睹了這場戰鬥。
除了李智雲外,其他人從沒有見過這樣的軍隊,也從沒有見過這麼厲害的武器,這真是一場酣暢淋漓的勝仗啊!樊書香抓着李智雲的胳膊,高興得又蹦又跳,叫道:“楚王,這就是你的軍隊?真是太棒了!……”李智雲謙遜地:“沒什麼,我這隻是牛刀小試而已。
”
敵軍逃走了,李智雲和二哥也該回去了。
樊伯通決定,率領部下跟随他們去唐軍大營,參加收複河東的戰鬥。
唐軍與宋金剛的大軍相峙了一個多月,李智雲在軍營裡無所事事,便想習練武術。
如果加上武功縣城那一次,他已經兩次遇險了,面對單個的敵軍士兵,他竟然毫無還手之力。
現在畢竟是戰時,這場戰争還不知道要打到什麼時候,危險随時可能出現。
他本想用手槍防身,可現在條件還不具備,無法制造出先進的手槍,那隻燧發式手槍太笨重,不方便攜帶,而且裝彈藥的速度太慢了,萬一他忘了攜帶或子彈打完了,總不能指望每次都有人相救吧?
他想練武其實很方便,張正和蔡虎都身懷絕技,蔡虎擅拳,張正擅劍。
蔡虎打的是一套祖傳的“蔡家拳”,而張正最拿手的是一套“越女劍法”。
這套劍法是春秋時期越國的一位女子所創。
這位女子生長于會稽山南的林野中,自幼習劍,精于劍術。
越王勾踐誓報吳仇,以為雖有水戰之舟、陸戰之輿,而乏弓弩兵劍之利。
于是,越國大夫範蠡便向勾踐推薦越女為三軍官兵傳授劍術,助勾踐滅吳,這套越女劍法最适合戰場厮殺。
聽說李智雲想習練武術,他們兩人都表示願意傾囊相授。
李智雲習練武術,除了防身外,也是為了健身。
這時候沒有現代醫學,也沒有抗生素,一場感冒也許就會要了一個小夥子的性命,所以,他必須把身體練得棒棒的。
以前,他早起跑步和做操,現在改成了練武。
這天清晨,他跟着張正練了一遍劍法後,擦試了一下額頭的汗水,道:“張正,你叫上蔡虎,咱們吃完早飯後去柏壁城走一趟。
”天天呆在軍營裡,他頗感煩悶,便想出去散散心。
柏壁城離新軍營地隻有兩裡地,他們三人來到城裡。
天氣晴朗,大街上人來車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