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我雙方厮殺在了一起。
戰不多久,敵軍支撐不住,敗退入城,關上了城門。
次日,唐軍再去挑戰,宋金剛閉門不出,挂起了免戰牌。
四哥無奈,隻好下令攻城。
然而,唐軍的兵力并沒有占據多大的優勢,攻了幾日,進展不大,戰事陷入了膠着狀态。
這日黃昏,李智雲跟随四哥巡視兵營,一行人走到營寨的東面,這兒緊靠介山。
他看見有十幾名士兵挑着水桶從山谷中走了出來。
四哥也看見了,用馬鞭一指道:“那是怎麼回事?”旁邊的一名将軍答:“度索原地勢太高,無法掘井取水,隻能去山澗挑水。
”
四哥忽然來了興趣,扭頭對李智雲道:“五弟,咱們過去看看吧。
”一行人沿着士兵們挑水的路徑,向山坡上走去。
他們走了大約二裡路,就聽見了泉水的“叮咚”之聲。
衆人走到跟前,隻見一條山澗順着山勢而下,泉水沖到一塊巨大的鵝卵石上,形成了一處水潭。
水流在這兒打了個旋,又向低處流去……。
此處林木茂盛,鳥語花香,環境優美。
四哥走到水潭邊,蹲下身來雙手掬水喝了一口。
泉水清澈,水底的沙石清晰可見。
“五弟,這山澗之水甚是清涼,你不過來嘗嘗嗎?”
李智雲笑着搖了搖頭。
他舉目望去,隻見周圍山巒疊嶂,風景秀美,倒是個旅遊休閑的好去處。
四哥又掬水洗了把臉,站起來甩去手上的水珠,道:“如果不是打仗,本王就帶人在這山裡紮上營寨,痛痛快快地打一次獵。
”他們離開了那處水潭,回到軍營之中,繼續巡查營寨的防務。
過了兩日,李智雲正跟四哥在中軍帳商議軍情,那名将軍匆匆走了進來,抱拳道:“禀告兩位王爺,那日所看山澗之水,已經斷流了。
”四哥一聽,吃驚地:“怎麼回事?”
“估計是宋金剛截斷了水源。
”
“這個混蛋!”四哥罵了一句,扭頭對李智雲道,“五弟,我們過去看看。
”
他們帶人來到那處水潭旁,果然看見山澗之水已絕,那處水潭本來就很淺,并沒有積存多少泉水,此刻隻剩下一層黑乎乎的淤泥。
四哥擡頭望向四周的山巒,道:“這附近有沒有其他水源?”
“未将已派人尋找,并沒有發現其他水源。
”
“一萬多人的大軍,無水怎行?到遠一點的地方去找。
”
“是!”
次日,那名将軍前來禀報,說距此地二三十裡之外,有一條河,名叫介河。
河邊有一大片河灘,地勢平坦,可以駐軍。
四哥一聽大喜,道:“明日一早拔營,去介河。
”李智雲一聽,有些擔心地:“咱們去那兒紮營,離介休城是不是遠了點?”
“非也,”将軍道,“楚王有所不知,度索原在介休的東北方向,介河在介休的西南方向,兩者距介休城的遠近,其實相差并不太多。
”
李智雲聽他這麼一解釋,這才放下心來。
翌日清晨,大軍拔營起寨,沿着一條泥土大道,向介河的方向進發。
走了約莫一炷香的工夫,他們來到了一座山谷之前。
李智雲騎在馬上一看,嚯,這兒的地勢太險要了。
山谷約有十幾丈寬,兩旁都是大山,山勢岖嵚,峰巒崚嶒,山上林木茂盛,雜草叢生。
李智雲收緊缰繩,勒住戰馬道:“這是什麼地方?”一旁的蔡虎道:“下官查過地圖,此處叫葫蘆口。
”
葫蘆口?一個不詳的地名!李智雲又問:“這條山谷有多長?”
“大約七八裡。
”
這時候,四哥帶人從後面趕了上來,他驅馬來到跟前:“怎麼啦,五弟?怎麼停下了?”李智雲遠眺山谷兩旁的高山,皺眉道:“四哥,這兒地形于我不利,是否可以繞行?”。
“周圍都是高山,如何繞行?”
“那,就派出士卒,到兩邊的山上搜索,确認沒有埋伏,再通過不遲。
”
“多此一舉,宋金剛被困于介休城中,如何在此設伏?”
李智雲還想說什麼,四哥卻不容置疑地:“我率大軍先行,你領人馬殿後!”說罷打馬離去。
李智雲瞅着四哥的背影發愣,刀疤臉見他眉頭緊鎖,心中不安,便驅馬過來道:“是啊,楚王,宋金剛被包圍在介休城裡,如何能抽身在此設伏?你是不是過于小心了?”
然而,李智雲還是放心不下。
他在前世看過不少戰争片,此處地形太适合打伏擊了。
常言道,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還是謹慎點比較好。
他沉思片刻,扭頭對刀疤臉道:“咱們先不進山谷,把你的人分成兩拔,分别把守谷口的兩側。
如果四哥順利通過了山谷,咱們再過去也不遲。
如果他們遭遇到埋伏,你一定要守住谷口,讓我四哥能出來。
”
刀疤臉一聽,立刻抱拳道:“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