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三章 真相大白

首頁
    牛得草被帶走後,官員們都用異樣的眼光看向王行本。

    然而,王行本并不願意認輸,叫道:“我承認,我是給了牛得草錢财,但正如他所言,我是怕上司追究自己辦案不力才這麼做的,頂多算是渎職之罪。

    至于什麼僞造現場、買牛大作證和殺死牛大之事,統統是一派胡言!” 李智雲冷笑一聲,道:“你真是不見棺材不落淚,待會兒,本王會讓你徹底認罪。

    ” 李智雲轉身面對着衆官員,繼續道:“我在查閱書生娘子失蹤案的卷宗時,發現該案卷宗極其簡單,隻有一頁紙,上面寫着牛大的目擊證詞和‘尋找無着’四個字。

    我當時就想,但凡一件關乎人命的案子,不該如此潦草輕率地就此結案,即便是編造謊言,也應該把卷宗做紮實些。

    他如此潦草馬虎,難道就不怕以後上司複查時,一眼就看穿嗎?隻有一個可能,那就是這個人在等待一件事,這件事發生以後,就不會有人再追究這樁案子了。

    那麼,到底是一件什麼事呢?我又想起了周深留下的那首詩。

    我一直有一種直覺,那首詩裡一定隐藏着某種線索,隻是我暫時還沒找到破解它的密鑰。

    ” “為了查明周深被害的真相,我将縣衙裡與周深關系密切的官員都找去談話。

    在與洪主簿的交談中,他無意中說自己借了周深的一本《周易義疏》。

    我當時就想,周深喜歡研究易經,那首詩的密鑰會不會就藏在易經裡呢?于是,我讓洪主簿将那本書拿來。

    周深是初四晚上失蹤的,我找到易經第四卦,苐四卦的爻辭是陽爻陰爻陰爻陰爻陽爻陰爻,如果将陽爻當1,陰爻當2,就會得到一組數字:122212。

    再将那首詩的第一句第1個字取出,第二句的第2個字取出,以此類推,就得到了一句話:後山有玄機也。

    顯然,這就是周深在詩中隐藏的線索。

    ” “于是,我派司馬張正去了陰華山的後山。

    張正在普甯禅寺的後院,發現了藏有兵器和旗幡的庫房。

    ”李智雲說罷,對旁邊的幾名士兵示意了一下,那幾名士兵将寫有“大乘佛國”、“大乘皇帝”和“弘法”的旗幡展示出來。

    衆官員一見,頓時議論紛紛。

     李智雲接着道:“後來,我聽說徐縣令要舉辦齋會,又派張正扮成一名雲遊僧,進入陰華山的一座寺院。

    張正從一名醉酒僧人口中探知,高昙晟打算趁齋會之機,帶領五千僧人脅迫信衆發動叛亂,殺死縣令和所有官員,然後攻打兵營,進而占領夏縣縣城,成立大乘佛國,自稱大乘皇帝,立尼姑靜宜為邪輸皇後,改年号為“弘法”。

    本王得知高昙晟的陰謀後,連夜派宇文将軍持總管府令牌,去鄰近州縣調來了一萬士兵。

    後來的事,大家都親眼看見了。

    ” 李智雲說到這兒,衆官員竊竊私語。

    徐鐵成跪下施禮道:“多虧楚王慧眼識奸,應對得當。

    否則,我等夏縣官吏,皆要喪命于這幫秃驢手中也!”衆官員一聽,也都紛紛下跪拜謝。

     李智雲連忙讓大家起來,然後道:“我們再說說周深被害之事吧。

    事情已經很清楚了,周深無意中發現了高昙晟的圖謀,想去縣衙報告上司。

    但是,他不知道縣衙裡有沒有高昙晟的同謀,為了預防萬一,他寫下了那首詩,然後離家去了縣衙。

    我查了那晚的值更記錄,那晚當值的正是王行本。

    ” “胡說,周深那晚根本就沒去過縣衙。

    ”王行本還想抵賴。

     李智雲瞅着他道:“可是,附近有一居民看見他進了縣衙。

    王縣尉,你是否要查看一下他的證詞?”王行本一聽,不吱聲了。

     “周深進了縣衙後,把探知的情況禀報了王行本。

    王行本為了穩住周深,讓他回家等候消息。

    周深離開後,王行本到縣衙的柴房中拿了一把斧頭,尾随周深,在七尺巷中殺害了他。

    當時由于太過匆忙,王行本隻清理了地上的血迹,而忘了清除濺在牆壁上的血漬。

    ” “為了處理周深的屍體,王行本套了一輛驢車,放上屍體後,上面再蓋上木柴,然後趕着驢車出了東門。

    此情況有東門守衛作證。

    ” 于是,一名兵士被召喚了進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