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雲已經很長時間沒去國子學了。
他向阿爸正式提出,自己不再去上學了,理由是他現在已經是王侯,不再适合與那些生徒們坐在學堂裡聽課。
他這一提,阿爸倒想起來了,道:“不去國子學可以。
但是,你的幾個哥哥都在前方帶兵打仗,你也不要在長安城裡坐享其成了,到前線去吧。
”
李智雲一聽,有些後悔,自己不該提起這檔子事。
但轉念一想,去前線也好,自己可以積累一些軍功,免得别人說他是個吃閑飯的王爺。
于是,便問:“阿爸,那您要派我去哪裡呢?”
“去你四哥那兒,到并州去當副總管。
”
四哥是并州總管。
這個官兒聽上去好像不咋地,其實權力很大。
阿爸登基後,将隋朝的郡改為州,并州就是以前的太原郡。
大唐在邊遠或重要的地區設有總管府,統轄幾個州的軍事,類似于清朝的總督府。
并州總管府管轄河東地區十個州的軍事,統領的軍隊有五六萬人馬。
阿媽聽說李智雲要去晉陽,還有些不放心。
然而,大唐基業初創,他的幾個哥哥都在外帶兵打仗,自己的兒子總不能一直留在身邊吧?好在晉陽有大唐的幾萬兵馬,安全上應該不存在問題。
所以,她也不便反對了。
李智雲倒不怕上前線,唯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大業”。
不過,他已經打下了很好的基礎,還把自己的意圖、計劃,統統告訴了韋小寶。
韋小寶隻要按照他設定的路線圖向前推進就可以了。
再說,到了晉陽後,他還可以通過書信往來遙控指揮。
此去晉陽,一路上的護衛是個問題。
楚王府的護衛太少,還得留下一半守衛王府,他能動用的隻有一百多人。
如果半道上遇見數百名盜賊,那他可就慘了!他可沒有二哥那本事。
他去向阿爸要兵。
阿爸道:“你到了并州,那兒的軍隊都歸你指揮,我現在可沒有多餘的人馬給你。
”
無奈,他隻好去找三姐。
“娘子軍”正在長安城外休整。
他找到三姐,說自己要去晉陽赴任,希望借一千兵馬作為護衛。
三姐道:“長安到晉陽路途遙遠,一路上也不安甯,我給你兩千人馬吧。
另外,把英姑也帶上,這丫頭從小跟着我,心也細,有她照顧你,我也放心。
”臨别時,三姐又咛囑道:“在外面要保護好自己。
遇到打仗,放機靈點,如果打不過,趕緊跑,别硬拼!”
李智雲胸脯一挺道:“姐,你放心!哪次打了敗仗,我不是跑得最快?”三姐聽了,“撲哧”一笑,道:“這姐相信……”
三姐既然借給了他兩千人馬,楚王府的護衛就不用帶了,統統留下,畢竟韋小寶這兒也需要人手。
他隻帶上王府的兩名屬官:司馬張正,谘議參軍蔡虎。
這日清晨,李智雲與張正、蔡虎出發了。
兩名屬官身着錦衣繡服,腰挎鸾刀,跨下骐骥,随李智雲出了長安城,隻見城外的官道旁,兩千兵馬已經整齊地列隊等候在那兒了。
隊列前的一匹駿馬上坐着一人,正是刀疤臉。
英姑也從馬車上下來,興奮地朝他揮着手。
李智雲驅馬來到跟前,高興地:“王寶強,原來是你呀?”刀疤臉一拱手道:“楚王殿下,奉平陽公主令,末将率兩千兵馬護衛您去晉陽。
”李智雲點了點頭,道:“有勞王将軍了,那我們就出發吧。
”
于是,大隊人馬開拔了。
一路上跋山涉水,曉行夜宿。
這日黃昏,隊伍走在一片山林之中,隻見兩旁樹木郁郁蔥蔥,涼爽的山風徐徐吹來,清洗着路途的疲憊和勞頓。
這時,派出的斥候驅馬回來禀報:前面就是西河城。
李智雲扭頭對身旁的刀疤臉道:“命令大隊加快速度,到了西河城,讓兄弟們好好地歇息一日……”正說着,忽然聽見前方傳來一陣刀劍碰撞之聲。
李智雲定晴一瞅,隻見前面有四五個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