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九章 奔赴長安

首頁
    你的馬跑得不快嗎?這匹馬還不錯,贈與你!” 原來,他要求換馬的話二哥聽見了,他頓時羞愧得無地自容…… 李世民小時候,家裡來了一位自稱會相面的書生,見到他後說其有“龍鳳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歲時,必能濟世安民”。

    李淵便采用“濟世安民”之義為兒子取名“世民”。

     古人都有當皇帝的瘾,正所謂“皇帝輪流坐,明天到我家”。

    “朝為種田郎,暮登天子堂”。

    李世民當然也不例外。

    他看到天下大亂,大隋江山岌岌可危,不免心癢難耐。

    可他隻是個十九歲的毛頭小夥子,既無資曆又無威望,如果舉兵造反,恐怕沒幾個人會響應和跟随,所以,這件事還得靠老爸。

     他屢次勸說老爸起兵,可李淵已經五十歲了,早沒了年輕人的沖勁,求穩怕亂,所以不肯答應,還威脅要把他送與朝廷治罪。

     李世民因為早就懷有不軌之心,所以喜歡結交賓客。

    晉陽令劉文靜就是他的密友,正當他一籌莫展之時,劉文靜給他出了一個主意。

    于是,李世民開始了“坑爹”行動。

     隋炀帝楊廣喜歡在各地大建行宮,内置美女供其享樂。

    晉陽當時是一座比較大的城市,所以也建有行宮。

    晉陽宮監裴寂與李淵關系密切。

    李世民便出錢讓人跟裴寂賭錢,故意輸給他。

    裴寂很高興,那人便将李世民引薦給他,兩人逐漸成了密友。

     李世民将自己的造反大計透露給了裴寂,裴寂聽後表示贊成。

    一天晚上,裴寂邀請李淵來晉陽宮喝酒,趁他酒醉時将宮内美女借其“使用”。

    次日早晨,李淵酒醒後一瞅,完了,睡了皇帝的嫔妃,這可是殺頭之罪!這下子,不想造反也得造反了! 于是,李淵以勾結突厥人為名,殺掉自己的兩名副手,起兵反隋。

     李淵這個人性格上不太堅定,遇到困難就容易打退堂鼓。

    在賈胡堡的時候,義軍被駐紮在霍邑的宋老生三萬大軍所阻擋,又因為糧食短缺,連降大雨,他就想退回晉陽,李世民勸他,他還不聽。

    晚上,李世民在他的帳篷外啼哭,吵得他睡不着,隻好把兒子召進來,問他為什麼哭?李世民說:“我們舉兵是為了大義,前進就會勝利,後退就會潰敗。

    現在遇到一點困難就要班師,返回晉陽去守一城之地,那我們就成賊了。

    人心一散,部衆就會潰散,如何能保全自己?滅亡的日子就要到了,我怎麼能不悲傷呢?” 李淵聽後醒悟過來,連忙派人召回了已經開始返程的左路軍。

     渡過黃河後,李淵本想揮師直抵長安,裴寂對他說:“河東郡的屈突通有十萬大軍,我們如果棄他不顧,而去進攻長安,如不能攻克,就會腹背受敵!不如先消滅屈突通,再揮師長安,這樣比較穩妥!”李淵聽後,又開始猶豫不決。

     李世民勸老爸說:“屈突通是僅能自守之敵,不足為慮!兵貴神速,我們要乘着屢戰屢勝的軍威,一舉拿下長安。

    如果遲疑不決,白白地浪費時間,讓長安的官軍做好準備,就會讓自己耽誤于堅城之下。

    到那時,人心就會離散,大事就全完了!” 自從晉陽起兵後,李世民的目标就很明确:用盡可能短的時間攻占長安。

    确實,隻要占領了長安,就控制了整個西北,進而可以問鼎中原,那整盤棋就活了。

    李世民畢竟是一代英主,其戰略眼光,絕非一般人可比! 李世民善于用兵,大唐的江山一大半都是他打下來的。

    所以,“玄武門事變”後,李淵将皇位讓與他,也是應該的,此乃後話。

     李淵攻占長安後,尊隋炀帝楊廣為太上皇,立楊廣年僅十三歲的孫子,代王楊侑為隋恭帝,自稱唐王,大都督,大丞相,玩起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把戲。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