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趙七年紀較小,有作案的可能性,但其他幾位老人……顯然不具備偷竊條件。
或許我們的方向一開始就錯了。
”
張海民心中也有類似的疑問。
難道這個小偷是從别處來此地作案?不太可能。
或者我們在調查對象上漏掉了關鍵的人物?
然而,楊公安十分笃定地否定了張海民的想法:“錯過目标?”
“這絕不可能,我們局長在這片區域工作了七八年之久,對這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個人了如指掌。
”
“他說這裡有七位養鳥愛好者,就絕對不會隻有六位。
”停頓一下,他決定:“好吧,去看看最後一家再說。
”
三人抵達目的地——一座離95号不遠的四合院。
進了院内找到那位養鳥的老先生,正是曬太陽的老人,身旁挂着鳥籠。
張海民的目光猛地一亮,這不是那個被尋找的八哥嗎?
不過,當聽說這八哥的主人就是躺在椅子上、連行走都需要拄拐棍的老者時,張海民也不禁産生了疑惑。
不會是認錯了吧?
這老頭怎麼可能當小偷呢?他根本就沒有那方面的身體條件啊!
詢問了幾句,很快引起了周圍鄰居及主人的注意。
楊公安隻好直接告知他們是因一樁案件在此走訪,希望獲取一些線索。
趁着楊工安詢問時,張海民悄悄拉過婁曉娥,在她耳邊低語幾句。
婁曉娥點頭同意。
她目光四下搜尋,很快注意到一位圍觀的大媽,臉上堆着笑容上前搭讪:
“阿姨,可以問您幾個問題嗎?”
大媽上下打量了婁曉娥,滿臉疑慮:
“**,我看到您跟那位警察先生一起,您也是警察嗎?還有,您的孩子……”
婁曉娥隻好編造借口:
“嗯,其實我也是警隊的人,但穿着便衣罷了。
”
“今天輪到我休息,正忙着照顧孩子。
不料突然接到出勤的通知,隻能将孩子一同帶來。
”
不得不承認,警察的身份果然有威懾力。
大媽的态度立即變得恭敬:
“原來如此,那您請問吧,我知道的絕對會如實相告。
”婁曉娥随即開始詢問:
“我想确認一下,這家人是在這裡住了很多年了嗎?他們是一家人搬過來的,還是半路才加入的?家裡有幾口人,分别是什麼年紀?”
大媽沒用思考太久就答道:“他們搬來這裡大約有兩年或更長一些。
”
“全家共有五位成員,老爺爺名叫金滿堂,他的夫人叫金錢氏,兩位老人的名字很有緣分。
”
“這對老夫妻的兒子叫金勤奮,約摸有四十來歲,在近處的一家制鞋工廠工作。
”
“金勤奮的妻子姓王,年紀也差不多四十大幾。
”
“最後,他們的兒子叫做金強,最年輕的一個,可能接近二十歲吧!”
家庭結構相當單純。
婁曉娥繼續問道:
“我還聽說這一家人擅長**鳥類,是真的嗎?您見過他們這樣做過嗎?”
提到這一點,大媽顯得有些不解:
“**鳥類可能是誤會了吧?”
喜歡四合院:我的姐姐何雨水請大家收藏:()四合院:我的姐姐何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