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認雙方交易意願無誤後,談判立即展開。
經過多輪讨價還價,價格提高了20%,基本完成了工廠交給的使命。
然而,在簽訂最終合同時,外國買家查理和斯文對合同條款提出了質疑。
特别是斯文,他非常仔細,注意到轉讓的一方标注的是滬上玩具廠,這令他想起了一個重要問題:“趙廠長,這款玩具是由貴廠哪位設計師創作的?”
“該設計師是否與你們簽訂了任何形式的合同?若已簽訂,能否出示給我們,以證實所有相關的玩具熊權益都已經正式轉給了您的工廠?”
眼看簽字儀式僅剩下一步之遙,轉賬支付指日可待,突然出現的外籍代表的一席話使趙志堅心裡一緊,擔心對方打算撤銷協議。
經翻譯解釋清楚後,趙志堅才明白了個中原委。
他心中一怔,意識到這背後隐藏着不小的隐患——實際上,玩具的設計者并非出自本廠員工之手,而且對于版權概念的認識,當時的工廠幾乎是空白的,根本沒有簽訂相關合同的習慣和意識。
盡管内心焦慮不安,趙志堅不敢隐瞞事實,通過翻譯坦誠地回應了對方的問題。
一聽說設計者并非工廠内部的設計師,并且缺乏正式的合同,斯文立即變了臉色,不斷搖頭,嘴裡念叨個不停。
趙志堅一看這情形,就知道情況不妙,擔心交易會有變故。
果然,翻譯愁眉苦臉地向他報告說:
“廠長,這位外國人說我們的合同不夠可靠,存在漏洞,一定要把設計者叫來共同簽署一個轉讓合同。
”
這突如其來的要求讓人感到驚訝!
在**,設計者遠在北京,短時間内怎可能到達?為了避免拖延造成更多麻煩,趙志堅當然不打算按對方的要求去做。
他無奈地告訴翻譯:
“請轉告他,在我們國家這種安排是沒有必要的,我們的合同非常有效。
作為國有企業,我們完全有能力為這份合同負責。
”
一番交流後,翻譯再次返回,臉色變得極為難看。
“廠長,這個外國人非常堅持,非要同設計者也簽訂一份合同不可。
”
“他說,在國際上,版權問題是嚴肅對待的。
如果沒有設計者的簽字,未來可能會引發版權争議。
沒有這份合同,這樁買賣就不可能完成。
”
趙志堅聽後非常惱火。
眼看外彙即将入手,偏偏在這個時候遇到了障礙。
就在他冥思苦想解決辦法之時,另一邊談判團隊的成員也趕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