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的子孫,然而卻不能得到吳家中醫的傳承。
在吳秋水的父親吳濤意外離世以後,吳宏發就是找到了吳秋水的祖父吳宏遠,他要求吳宏遠把吳家中醫的傳承醫書交出來,同時也把傳承的醫術交出來,但是遭到了吳宏遠的拒絕。
于是吳宏發又是召集了一些堂兄弟跟吳宏遠施壓,他們認為吳宏遠雖然是吳家中醫的大宗,但是吳濤離開了以後,大宗的傳承就斷代了,因此需要由近支的小宗作為吳家中醫的傳承。
不過吳宏遠認為吳家還有後人吳秋水,而吳宏發認為吳家中醫傳男不傳女,可吳宏遠堅持認為吳秋水可以招入贅女婿,孩子延續吳姓,一樣可以實現吳家中醫大宗傳承。
最後争來争去,吳宏遠經受不住那些堂兄弟們的無限制騷擾,于是他還是交出了三本手抄本醫書分别給了吳宏發和吳宏亮以及吳宏偉。
三本醫書分别是《經脈實論》,《針方三訣》,《藥論》。
不過《脈語》和《針方六集》等醫書沒有交出去,他借口因為戰亂失傳了而搪塞過去。
吳家中醫傳承下來的醫書一共有二十多部,都是吳家的先祖在實踐中得到的經驗之談,每一部着作也是吳家先祖對中醫研究成果的結晶。
但是有了醫書,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名醫,尤其中醫更是在于天賦以及悟性,因此每隔幾代人才會出來一位名醫。
到了吳家濤子輩的人,學中醫的除了吳濤,還有吳濤運和吳濤陽。
不過可惜的是吳濤英年早逝,否則吳濤一定會在中醫上有一番成就的。
吳濤運和吳濤陽都沒有考上大學,而二人都是自費讀的蕪水市中醫學院,畢業後二人軌迹各不相同,吳濤運是回到了三裡鎮開了一個診所,吳濤陽則是通過關系進了南嶺縣中醫院。
吳濤運和吳濤陽的醫術都一般,其實主要還是二人的天賦不行,但二人卻不這麼認為,他們都覺得是沒有得到吳家中醫的真傳,因此這才沒有醫術精湛。
在吳宏遠去世以後,吳宏發不滿足得到的一本醫書,他組織吳家的人再次去田桂英家要醫書。
其實田桂英本打算将吳家的醫學書籍送給吳家的吳濤陽,畢竟也隻有吳濤陽在中醫方面有點成績。
但是吳濤陽跟随吳宏發一起登門鬧事,這讓田桂英很不滿意,一個人沒有德,又如何行醫?
那時候田桂英發現孫女吳秋水天資聰穎,尤其對于中醫藥知識非常感興趣,她覺得假以時日,孫女吳秋水必然會在中醫方面有所成就。
于是田桂英就把醫書藏了起來,她打算以後留給孫女吳秋水,對于吳家上門要醫書的人,她則是不予理睬。
後來,吳宏發帶人開始搜田桂英的家,找尋兩次後,吳宏發等人沒有發現醫書,他們才掃興而歸。
失去經濟來源的田桂英不得不賣掉吳家的祖宅,用這筆錢又買了一處破舊的房子住下來。
盡管生活艱難,她仍然堅定地要讓吳秋水去上學接受教育。
她決定将賣房所得的錢積攢起來,作為吳秋水的學費,希望孫女将來能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