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4章 滅頂之災

首頁
    細布包扔進了飯盒裡,給顧延手裡的不鏽鋼水壺灌了半下水,示意他把水壺放進飯盒裡。

     顧延不明所以,但姐夫說了,他就又放了回去。

     李學武拎着冷水壺,一點一點的往不鏽鋼水壺邊上澆水,直到有溢出才停止。

     可這會兒不鏽鋼水壺下面的小藥包已經開始反應了,不斷地發出嗤嗤的聲音,顧延驚訝地發現,這個飯盒套水壺的東西竟然能加熱。

     是的,很普通的自嗨鍋原理,李學武扔進去的小藥包裡就是生石灰,生石灰遇水會釋放大量的熱,可以加熱水壺裡的水。

     可在顧延看來,這特麼就是妥妥的高科技啊,一想到剛才姐夫說的加熱水壺裡的水,這還真是……不可思議。

     就算是他沒上過戰場,可也知道溫水對于一個戰士的重要性。

     體溫這個日常并不會被重視的數據在戰場上代表的是體力和生命,還有戰鬥力。

     等待的這段時間,李學武又跟李正風讨論了藥包的日常保養和保存需要。

     其實小藥包裡還可以增加其他東西的,材料并不昂貴,甚至可以說便宜的很。

     生石灰包遇水隻能提供60-80度的加熱能力,可如果添加了鐵、鋁、鎂、炭粉和鹽,那效果立馬就不一樣了。

     鐵、鋁、鎂、炭粉和鹽在遇水後發生原電池反應鐵、鋁、鎂粉作為電池負極,炭粉作為電池正極鹽溶于水後充當電解質溶液,空氣參與反應,會釋放出大量熱量加熱物體。

     其本身的放熱能力升溫可達150℃,蒸汽溫度可達200℃。

     如果疊加了生石灰這種熱反應會更加的劇烈,并且産生大量的氣體。

     李學武讓李正風研究的班組加熱組合鍋就是用的這種自熱包。

     除了高原會有氣壓影響在其他地方絕對是避免生火造飯産生濃煙的絕佳良方。

     李學武設計的單兵水壺底部和飯盒之間有一定的空隙,就是留給石灰包反應的空間。

     而78式集成水壺最大的缺點就是一旦水壺收到外力破壞,外面的飯盒就拿不下來了。

     這是因為飯盒所用材料限制的,也是最初設計時所留下的缺陷。

     不過不鏽鋼材料會在最大的程度上避免這一情況,如果外部飯盒發生擠壓變形,那就把加熱包塞進水壺裡,擰緊了壺蓋,等着熱膨脹把變形的部分修複。

     當然了,你要說修補不了,還是拿不出來,那這個組合就沒有再繼續使用下去的必要了,換一個就是了。

     還有,為啥班組加熱鍋的加熱包不能用在單兵水壺上,這是因為強力加熱包産生的電解反應會同時電解不鏽鋼飯盒,用不了幾次就完蛋了。

     還有,那玩意兒的威力有點大,蒸煮水壺不值當的。

     說白了,李學武設計的這個自溫水壺主要的目的還是讓戰士們在不生火的情況下喝到溫水。

     都處于這種極端情況了,任何其他缺點都會被忽視掉了。

     至于生石灰包的保存問題,這東西又不是啥金貴玩意兒,要不是分包保存費事,扛一袋水泥都合适的很。

     至于說用班組鍋煮方便面,或者用水壺煮壓縮幹糧,這都是現在已經有的項目了。

     李學武在南方的時候就吃過這兩樣東西了,方便面是五一年總後軍需研究所搞出來的東西,壓縮幹糧更是有好幾種口味。

     現在南面的猴子就大量的從國内征求這種幹糧做補給,後來還有商人大量的從國内購買這玩意,說當地的人吃慣了,就覺得咱們這東西的口味好。

     當然了,飯都吃不起了,龍蝦海參啥的沒吃過,幹糧倒成了憶苦思甜的奢侈品。

     李學武不好評價這些快餐的好壞,畢竟他是靠這些東西活下來的,總不能吃飽了罵廚子吧。

     說話的工夫,飯盒裡面已經不再冒熱氣了,顧延想要伸手去拿,卻是被李正風給制止了。

     遞給他一副手套,這才讓開了身子,由着李學武和顧延兩人去看。

     顧延也是好奇,用戴着手套那隻手拿起了水壺,又用不戴手套的那隻手去碰了碰壺底,結果可想而知。

     龇牙咧嘴的顧延跟好地給李學武诠釋了啥叫二愣子。

     因為是夏天,看不見水壺口冒出的蒸汽,但李學武還是能判斷出水壺裡的水已經有了一定的溫度。

     說不定起始溫度高,這會兒的水溫真的能達到80度。

     即便是在冬天加溫到60度也行啊,死冷的戰壕裡不能生火喝一杯60度的溫水,要氣死對面的敵人了。

     不過這玩意兒的弊端也很明顯,近些年還能用,未來真要是有熱成像,這東西早晚得淘汰掉。

     這些小零件的東西部隊裡絕對是沒有的,可又是需要的,還是便宜的,李學武有信心能推薦上去。

     而似是鋼盔和兵工鏟這一類的,隻能等這些小物件打開局面,獲得信任之後才能實現推薦。

     沒辦法,軋鋼廠的底子薄,重工業轉輕工業,不想點奇妙的招數,不準備好一系列連續的産品,勢必難以轉型。

     當然了,今天看到的這些東西可不會立即被推薦給采購人員,鋼城生産基地還在完善和建設中,冷不丁的拿下訂單生産不出來可就鬧大樂子了。

     未來一兩年之内,循序漸進,随着局勢的穩定,李學武要幫董文學,要幫軋鋼廠,也是幫他自己,把轉型的路鋪墊好。

     誰都知道,十幾年後,重工業會成批成批的倒下,死的比趙四他爹都慘。

     那麼多的工人失業,工廠停業,造成一大批傳統工人湧入自由市場。

     自由市場就真的自由了嗎? 李學武沒有給這些人伸張正義的能力,更沒有這樣宏偉的志向,他隻能利用自己微薄之力去扳動軋鋼廠的發展方向,能影響和照顧到多少人,全是時代的福氣。

     —— 周日下午,李學武帶着顧延從輕兵所出來,繞路去了趟四合院家裡。

     因為昨晚已經開會定下了接下來的發展方向和行動目标,這邊已經完成崗位交接。

     有前期的工作經驗,無論是回收站這邊還是門市部那邊,交接的都很順利。

     于麗把店裡所有的工作事無巨細的都跟迪麗雅和王亞梅交代了一遍。

     老彪子早在中午飯以前就過來帶着沈國棟離開了,說是趁着周日去拜訪關系。

     李學武在門市部還看見了打雜的傻柱,跟自己抱怨一個工作拴了兩個人。

     迪麗雅見李學武笑,不好意思地要趕傻柱走,傻柱卻又死皮賴臉地幫着門市部幹活。

     他是想着不能累着媳婦兒的,可也有主動幫忙的心思。

     趕着今天休息,中午飯和晚上的飯都由着他了,恐怕以後都得由着他了。

     雨水倒是不在,說是見同學去了,約了人去逛街,不過依着于麗說的,早晚得來這邊幫忙。

     李學武在院裡也沒多待,看了看家裡,便帶着于麗和顧延往俱樂部趕。

     于麗在路上也同李學武說了些院裡的事,可能是換工作有些忐忑,也可能是去俱樂部上班有些興奮,話有些多。

     顧延不知道于麗是誰,李學武沒給他介紹,他也裝啞巴。

     路上一直都是李學武兩人在說話,話題主要還是院裡的人。

     東家長,李家短的,顧延聽的也是齁沒勁的。

     等車拐進了俱樂部,他率先跳下車走人了,看方向是往台球室去了。

     李學武沒管他,帶着于麗下車,同門房的趙老四擺了擺手,示意他不用過來。

     等到了管理處,婁姐已經在等了,兩人通過電話,她早有準備。

     而于麗和婁曉娥自然是認識的,婁姐知道要來接自己班的是于麗,于麗卻是不知道自己要接的是婁曉娥的班。

     兩人一個驚訝,一個無奈地在李學武的介紹下重新認識了一遍。

     兩人的情況都差不多,而在李學武的介紹中,婁姐是經理人,于麗則是回收站項目管理人。

     就好像總公司和分公司幹部調整一樣,兩人心照不宣。

     婁姐接到李學武電話的時候就知道了,于麗跟李學武的關系不一般。

     于麗見着婁曉娥在這的時候,聽了李學武的介紹,也明白婁曉娥跟李學武的關系非比尋常。

     李學武倒是沒什麼好尴尬的,給兩人介紹完,又簡單說了一下自己的情況,以及俱樂部的情況,便示意婁姐帶着她做交接。

     于麗接的是俱樂部的管理權,而非婁姐手裡所有的管理權,這是本質上的區别。

     就像西琳負責吉城貿易站、聞三負責鋼城貿易站一樣,于麗也開始獨擋一面,負責一個具體的事務。

     未來回收站裡的人都會有這種鍛煉的機會和機遇,李學武會按照他們的能力和各自的選擇給出選擇,發展如何都看他們的。

     送了于麗,又去台球室打了聲招呼,讓顧延晚上自己想辦法回家,他則是開着吉普車又走了。

     師母家,幹媽家,醫院的兩個領導,還有一些需要電話聯系的關系都要走到了。

     消失一個月,總得讓人家知道你幹嘛去了,不然到時候找你找不上人,說不定就有些别的想法了。

     今晚他也沒打算回俱樂部這邊消遣,沒時間,沒精力,他準備晚上回家吃飯,所以走訪就顯得更加的時間緊迫。

     尤其是佟慧美那邊,他要是不起安排一二,恐怕這兩人能餓死在家裡。

     實在是少見有這麼能宅的住的人,說不出門,這兩人就真不出門,即便是李學武送的物資晚了,她們也多是想着對付一二。

     實在是不行了,才會趕着大白天的去供銷社或者菜店去采購些日常用的。

     也不知道是不喜歡外面的喧鬧,還是真就怕了李學武說的那些種危險的可能,她們真的想躲在那院裡一輩子。

     李學武這次去送的東西不老少,罐頭有,米面油,時令水果和蔬菜,還有些常備的醫藥。

     又留下一些錢票,說了自己要培訓的事,也沒在這邊多待就又走人了。

     說來也是特麼無奈了,李學武一貫是白吃白喝别人的,秦淮茹、于麗、張松英……等人,哪個是靠他養着的。

     唯獨這麼兩個奇葩,門都不敢出,更不用說上班了。

     特别的安于現狀,認準了讓他養着,心安理得的覺得宅在家也挺好。

     說聽話是真的聽話,說外面有些危險,形勢有些緊張,不讓她們出門閑逛,這倆人差點把門鎖死。

     李學武真沒想過要養兩隻金絲雀,可現實給了他一巴掌,教會他做人! 白吃白喝那麼多好姐姐小妹妹的,報應來了。

     現在輪到佟慧美和金姣姣來白吃白喝他的了,那副柔柔弱弱的模樣,李學武真不知道該如何讓她們學會自己生活。

     給她們個工作,讓她們去上班? 就那副柔弱模樣,還不一眼就讓人家看出她們兩個是什麼身份了。

     況且就兩人平日裡的嗓音和身段,要是聽見鑼鼓聲還不得來兩段啊。

     李學武也是可惜她們的這份技藝,想着麥慶蘭的父母,決定這件事緩一緩,等風頭過了再說這個。

     到時候就算是安排,也好處理,總歸這些小崽子被清空以後,四九城還是很安全的。

     至少對平民老百姓來說是安全的,他也有了轉圜的餘地。

     終日奔波隻為雞, 方才未飽思更衣。

     若非今日忙不住, 定跟上帝論高低。

     —— “我特麼不服!” “什麼特麼狗屁變革管委會……” “他李懷德是搶了變革的勝利果實……” …… 車間裡黑壓壓,靜悄悄,隻能聽得見王敬章一個人在那歇斯底裡。

     可就算是他吼的再兇,罵的再難聽,可事實擺在眼前,紅旗社已經廢了。

     八月十一日,周一: 上級委派工作人員傳達命令和決定:經京城市變革管委會批準同意,軋鋼廠成立變革管委會。

     軋鋼廠谠委随即召開全體幹部會議,宣讀了上級的任命決定。

     軋鋼廠變革管委會成立,管委會由七名委員組成,其中常委五名。

     李懷德任管委會主任,谷維潔、薛直夫、程開元、董文學任管委會副主任,景玉農、熊本成任管委會委員。

     管委會的職責就是領導和開展大學習活動,組織群衆學習和讨論思想建設目标,發展和推動大學習更加深入的進行…… 很奇怪,卻又很正常的是,書記楊元松和廠長楊鳳山都不在管委會幹部序列。

     同樣奇怪的是,聶成林也不在,程開元和熊本成反而在。

     另外,景玉農也很奇怪的在這個序列裡。

     會議上來人隻強調了管委會的職能,卻沒提及管委會和谠組之間的權限交叉。

     很顯然,來宣讀命令的幹部,以及批準命令的幹部都還鬧不明白這裡面的交叉問題。

     上面很顯然是想讓各單位自己去探索,去實驗和适應這種新的形式。

     管委會自然不是新興産物,以前就有,活動進展的快的單位五月份就有了,絕對不是李學武記憶中明年才出現的。

     同日,由谷維潔主持的居民區項目迎來了第一次居民樓交付活動。

     全廠幹部的目光被管委會吸引着,全廠工人的目光都被新的居民樓吸引着。

     當谷維潔在台上一個個地宣讀着房屋使用人員的名字時,台下翹首以盼的衆人随着發出一陣陣的呼聲。

     随着分房結束,分到房子的,和沒分到房子的,都湧進了居民樓去看熱鬧。

     雖然隻有二十幾平米,雖然需要共用衛生間和廚房,雖然洗澡都得排号,可這裡是樓房啊! 供暖不花錢,管道連着熱鍋爐,水是用的廠裡自來水,可能就花個電費。

     關鍵是這裡距離軋鋼廠近,上班都省的擠公交了,這得省下多少錢啊。

     一百六十八戶,歡歡喜喜,衆人羨慕不已。

     八月十二日,周二: 軋鋼廠十九個車間210多人剛剛組成的東風文宣隊在軋鋼廠生産區進行“變革主題”宣傳,并到紅旗社車間張貼大報,以緻在生産區引發軋鋼廠紅旗社和東風社發生對峙,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響。

     八月十三日,周三: 軋鋼廠聯合企業全面停工停産,所有聯合工廠工人全部轉回原單位安置,給包括軋鋼廠在内的聯合工廠人事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各單位對聯合企業的前景不再看好,聯合企業合作方案被無限期擱置。

     景玉農就此事向谠委和管委會做檢讨說明,并就下一步工作開展方向做彙報。

     當日下午,景玉農遭受到不滿聯合企業停工人員的質問和指責,引發紅旗社的不滿和跟進。

     下午下班時,景玉農被帶到七車間,紅旗社針對景玉農的不作為進行了批評。

     八月十四日,周四: 管委會下發通知:軋鋼廠全面進入大學習活動階段,所有活動的開展都由管委會統一組織、宣傳、安排,所有非管委會組織社團全部取締。

     紅旗社迎來滅頂之災。

     這也是王敬章悄悄糾集了紅旗社一衆人在七車間聚會的原因,他對周一那次會議宣讀的結果不滿意,他在這場活動中什麼都沒撈着。

     李懷德大獲全勝,已經穩穩的掌控了軋鋼廠的管理權限,他的結果和下場可想而知。

     現在,王敬章發狠,他失去的,今天都要拿回來!(本章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