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2章 鐵打的

首頁
    李學武仔細的将手裡的煙頭按滅在了土裡,随後站起身用腳踢了土掩埋了。

     大山裡,火星子可不是鬧着玩的。

     雖然現在是夏季,但李學武可不想給自己惹麻煩。

     “也不止我們的情況不好,可能都不是很好” “也是” 齊耀武微微歎了一口氣,吹散了嘴裡的煙霧。

     “我們這邊一直在叫弄活動,我也不知道應該怎麼弄,就把人都拉來了田裡搞生産” 說完有些無奈地微笑着看向李學武說道:“勞動也是活動”。

     “呵呵~你倒是會整活兒~” 李學武輕笑着拍了拍齊耀武的胳膊,随後一起往下走。

     “有的時候逃避不是辦法,還是要主動面對的,不過你在山裡,還好”。

     看得出李學武的狀态在提到工作的時候很疲憊,齊耀武微微點了點頭,言說道:“如果有需要的地方盡管提,能幫忙的我一定幫忙”。

     “哈哈~會有這麼一天的!” 李學武笑着看了齊耀武一眼,随後示意更高的山,以及那邊山頂上的建築問道:“中醫院醫務工作站在這邊的情況怎麼樣?” “挺好的” 齊耀武微微一笑,知道李學武關心和擔心的是誰,嘴裡介紹道:“那邊山頂上的房子是一處觀測站,也是工作站在那邊設置的實驗室,很簡陋”。

     确實很簡陋,站在山下離的遠,看的不是很真切,不過想來才一個多月,山上的建築條件又是那麼的不方便,隻能是木頭房子了。

     “純原木打造,很原始,也很結實” 齊耀武頗為自豪地說道:“山上什麼都缺,就是不缺木材,砍了大樹直接搭建房屋”。

     “當初我們來的時候還以為要住地窨子,就想着用這種方法在土裡刨坑,用木材搭棚子住呢”。

     說完這句話,齊耀武看了看周圍的幾處木制房屋,有的是崗哨,有的是值班室,有的是工作站,很好,很齊全。

     人多力量大,幾千人在山上勞動,移山填海是不可能的,但換個容貌還是可以實現的。

     他是想把這山溝溝弄成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世外桃源呢,李學武倒也是希望這裡成為訓練場的後花園。

     “說是不同的海拔高度對中草藥的種植也有區分,環境因素很重要,所以才有了幾處觀測站” 齊耀武帶着李學武沿着踩踏出來的小路往下走,邊走邊介紹道:“他們并不是一直在山上辦公,隻是每天都會去看看,尋找還未發現的草藥,或者種植一些草藥進行對比”。

     說完示意了山坡上的幾處位置對着李學武解釋道:“那邊是已經開墾出來的試驗田,有的已經種植了中草藥”。

     解釋完又繼續往下走,嘴裡說道:“工作站的人說,隻要今年的草藥長得好,那明年就可以依托周圍開墾藥田了”。

     “好啊~” 李學武笑着點了點頭道:“隻需用個三五年,咱們這兒可就不是窮山溝了,真叫你種出金疙瘩來不可啊”。

     “咱們共同的努力” 齊耀武回頭看了李學武一眼,笑着說道:“什麼時候等這中草藥真的做成了中成藥,那個時候才是咱們擺酒慶功的時候呢”。

     “我等着那麼一天!” 李學武笑着說道:“好酒我來準備~” 兩人說說笑笑的下了山,跟随而來的韓建昆看了看身後的山,以及山裡已經看不見的牛羊豬狗,覺得這裡能開墾出這副模樣,真是不容易。

     待回到人工湖的旁邊,幾人都蹲在水邊洗了洗手和臉,看着青山綠水,李學武的臉上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今年的耕地和菜田開墾告一段落了” 李學武站起身看向齊耀武說道:“不如試試暖洞子吧”。

     “種菜?還是種藥?” 齊耀武挑了挑眉毛問道:“這成本可就高了,我們可沒整過這玩意兒啊”。

     “呵呵,當然是種菜!” 李學武跺了跺腳,看向了這山溝溝,微笑着解釋道:“山裡的地肥,取材方便,不缺煤,不缺人工,不缺土地,冬天總不能閑着吧?” 說完又示意了山溝的方向,解釋道:“冬天這裡的風還小一些,向着陽光的方向搭建,成本并不高”。

     “還不高?” 齊耀武皺了皺眉頭,說道:“暖洞子得用玻璃吧?這麼大的面積,得用多少玻璃啊!” “新材料” 李學武擺手拒絕了齊耀武遞過來的香煙,解釋道:“十多年前了,跟小鬼子那邊引進的農用聚乙烯薄膜技術,前些年咱們京城和魔都就都能生産農用聚乙烯和聚氯乙烯薄膜了”。

     “四季青那邊已經完成更換,不再用玻璃的頂棚了” 李學武示意了挖人工湖時弄出來的土壩,道:“弄個磚窯吧,不費啥事兒,趕着入冬前把它搞出來,今年冬天咱們就能賺着錢了”。

     “你可真敢想!” 齊耀武見李學武沒要自己的煙,他自己也沒抽,而是把煙湊到了嘴邊叼着,不由自主地蹲了下去,好像是老農一般,目光虛着望向前方,心裡琢磨着李學武的話。

     “人工是不花錢,可糧食要錢呢,幹活就得加夥食,不然哪有氣力……” 李學武看着他嘀嘀咕咕的算着小賬,不由得笑了出來,跟着他蹲在了一起,道:“這會兒就糊塗了?” 說完撿了腳邊的樹棍,在面前的地上給他算起了大賬。

     “薄膜是貴了一些,但比玻璃要結實方便,吃飯是多了一些,可你這是每年都能用到的基礎設施,磚窯是麻煩,那以後蓋房子、搞建築不都得用嘛……” 兩人就跟店鋪裡的掌櫃似的,就差穿上大褂,手裡再填一個算盤子了。

     韓建昆和齊耀武的警衛員站在後面看着他們如此也是忍俊不禁,對視一眼,均是扭過頭去,不讓領導看見自己的笑臉。

     搞大棚是有好處的,墾區的山地多,平地少,想要用糧食耕地實現給養自由是很難的。

     出苦大力也搞不來多少糧食,倒不如用巧勁兒,彎道超車,搞現在最金貴的反季菜。

     四季青那邊之所以稱為四九城的菜園子,那邊的合作社和公社搞的紅紅火火,就是占了這個便宜。

     四季的蔬菜四季供應四九城,不怕吃苦,就怕找不到好的方向。

     這山溝溝裡能被開墾的田地已經不多了,再能打糧還能打多少。

     如果自己搞小磚窯,木頭、人工和煤炭都是現成的,隻要再搞一些水泥和塑料薄膜,今年準能種出反季節蔬菜來。

     說是沒搞過,可又能有多少技術含量,大不了去偷師呗,四季青離這邊能有多遠,那邊都搞十幾年了,經驗豐富的很。

     這個時候可沒有技術保留那一說,隻要是兄弟單位來學習,都是敞開了懷抱包教包會的。

     現在搞暖洞子還有個優勢,那就是墾區作為八一六團自己搞出來的生産基地,是能跟上面要政策的。

     買薄膜也好,買水泥也罷,沒有批條和政策是搞不來的。

     上面正在提倡搞小工廠,小生産,那還不趕緊抓住政策的尾巴薅它一手毛! 這大山裡空蕩蕩的沒人管,墾區具體的邊界也沒人來丈量,那還不是開多少算多少嘛。

     這也就是齊耀武思想僵化,膽子小不敢幹,擱李學武早就在這邊大搞生産基地了。

     齊耀武也是被李學武說的心動了,最心動的話便是那句“一斤黃瓜等于一袋進口白面”了。

     “幹!人家十幾年前都敢幹,憑什麼我們不敢幹!” 齊耀武從嘴邊摘下香煙使勁往地上一摔,蹭地站了起來,大聲說道:“現在就開幹,我給政委打電話,讓他搞水泥和你說的那個什麼薄膜,我這邊現在就組織搭磚窯,入冬前搞它三十座暖棚出來!”。

     李學武略微驚訝地擡頭看了齊耀武一眼,發狠心就發呗,摔什麼煙啊。

     而齊耀武這會兒也看見了李學武的目光,以及地上被他摔了的煙。

     “艹!” 齊耀武喊完決心又默默地蹲了下來,重新将他剛才摔在地上的香煙撿了起來。

     剛才摔的有多猛,現在撿煙的動作就有多心疼。

     李學武站起身拍了拍齊耀武的肩膀寬慰道:“撸起袖子加油幹,我看好你明年能抽華子”。

     “七分的勞動我都快抽不起了,還抽華子!” 齊耀武站起身,看了看李學武撇嘴道:“我們家底兒薄,可不敢胡亂糟踐錢,還想着把家屬們安置過來呢”。

     “想好在哪兒安置了嘛?” 李學武挑了挑眉毛,示意了眼前的方向問道:“準備安置在這山溝溝裡?” “嗨~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四海為家” 齊耀武感慨地看了一眼前面的世外桃源,抿了抿嘴說道:“我想着能在這邊建家屬區總比城裡好”。

     “安全,方便” “你說的倒也是” 李學武撓了撓腦袋,低頭看了看腳邊的土地,道:“不過大人都是方便了,孩子們呢?” 問完這句話,李學武看向齊耀武說道:“得上學呢~” “上學?” 齊耀武苦笑了一聲,随後說道:“現在的學,你又不是不知道,老家來消息,學校停課了”。

     “會有複課那一天的,文化知識是要學的” 李學武直了直腰,看向齊耀武說道:“磚窯搞起來,就跟訓練場對面的空地上建家屬區吧,土地的事我去跟尹書記說”。

     “至于上學嘛……” 李學武遲疑了一下,又繼續說道:“我的建議是跟尹書記說一下,可以一起搞,就在紅星村建一所小學”。

     說完看了看大山外的天空,又繼續說道:“訓練場、醫務工作站、食品廠、你們團、紅星村” “以後還會有其他單位的人上來,組建個小學是不成問題的,包括中學”。

     “搞自主建校嘛~” “這倒是新鮮” 齊耀武擡手示意了回去的路,同李學武一起往山頂訓練場的方向走,邊走邊問着建校的可能。

     李學武是不大懂這些的,但紅星公社有自己的小學,再往上還有自己的中學,京城周邊的教育資源還是蠻不錯的。

     這段時間他也帶着顧甯走訪了一些距離京城比較近的學校,感受了一下現在的教育教學環境。

     城裡的小學已經放假了,但城外的還沒有,對于他和顧甯帶去的書籍和文具都像是看到了希望一般。

     望着一雙雙求知的大眼睛,怨不得後來會有希望小學這一說法呢。

     他的力量很小,能給孩子們帶來的幫助也很微弱,一些文具和書籍算是給這些孩子的童年裡增添一份美好的回憶吧。

     現在齊耀武跟他打聽這些事,他倒是能說一些自己看到的情況,還是建議同紅星村結合來做。

     家屬院建成後來多少人不清楚,不過孩子應該是不多的,單獨建校的成本太大,下山上學還不方便,倒不如聯合建校。

     齊耀武倒是沒着急确定下來,因為家屬院的建設還得排在暖棚的後面。

     隻有暖棚賺到了錢,其他項目賺到了錢,有了經濟上的富餘,他們才有能力安排家屬過來。

     兩人也是邊走邊聊,談話間便将這山溝溝同八一六捆在了一起,也将紅星村的命運同山上的這些單位捆在了一起。

     下山後,尹滿倉在通訊基站找到了正在檢查工作的李學武。

     也從随同一起在基站的齊耀武口中得知了剛才山上兩人商量的這些工作,他是歡欣鼓舞的。

     尹滿倉滿口答應了齊耀武說的這些他們今年以及明年将要做的事。

     無論是磚窯或是暖棚,無論是家屬院還是小學校,這些對紅星村都是有利的,他是要支持的。

     不僅是從口頭上支持,食品廠附近的土地也做主讓給了八一六團,支援他們建設家屬院。

     這裡的家屬院就跟城裡的不一樣了,沒有高樓的那種設計,隻要是磚瓦房,一趟趟的整齊就好。

     給醫務工作站蓋的那些房子就是這樣的,當宿舍住,或者當家屬區也是一樣的。

     三人代表了三方,關系好,話也好說的很,一根煙的時間便将現有的工作梳理了個遍,也将未來的工作确定了下來。

     他們兩個各代表了一方,李學武其實代表了兩方,一公一私,有些話也就隻能在山上說了。

     倒是現在山上的單位多了,合作也多了,很多事情也不明顯了,往來也方便了。

     老彪子經常從山上往下拉菜,因為補給車的緣故,也沒人去管他,問他。

     從訓練場建成以來,這邊的物資補給都是需要從山下拉上來,補給車基本上一周得跑幾趟。

     現在這個季節少了,今年山上又開墾出了農田,冬天也不會像是今年初那般費力了。

     合作共赢,從多角度出發,攥起拳頭幹大事。

     紅星村不吝啬土地和人力,八一六團不吝啬人力和生産力,軋鋼廠不吝啬物質支持和條件支持,回收站保證銷售渠道的暢通無阻。

     以訓練場、八一六團、紅星村為主,三方搭建的結構體系完成了初步的整合運轉,正在孵化新的支柱産業,包括食品廠和中醫藥産業。

     未來還會有糧食、蔬菜、家禽、漁業、畜牧業、養殖業等等産品從大山裡走出去。

     山高水遠,彎折難走的道路将風雨阻攔了,紅星村的發展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李學武是想在通訊基站這邊等一等父親李順的,齊耀武說早上還看見他帶着人往山上觀察站去了,說不定就要回來了。

     但看了看手上的時間,李學武隻能先回山下的訓練中心了,那邊還有三個考察團在,不能缺席了中午的聚餐和下午的座談會。

     齊耀武是跟着他的車一起回來的,他在這邊還有其他工作。

     下山的路上李學武跟尹滿倉聊了聊,說起食品廠的事來了。

     “第一窖鹹菜已經腌下去了,都是按照師傅教給的方法做的” 尹滿倉是個老煙槍,嘴裡的旱煙袋一直沒停歇,邊跟李學武彙報村裡的工作,邊抽着煙。

     好在是開着車窗,不然非嗆死在車裡不可。

     實在是旱煙的味道太沖了,一般人接受不了,直接紮肺子的那種嗆。

     “師傅說了,腌制好了清洗一下就能分包裝瓶了” 尹滿倉看向李學武問道:“你說這罐頭能裝瓶,這鹹菜也能裝瓶?” “裝壇子裡才好呢~” 李學武将身邊的窗子再開大了一些,嘴裡回複道:“這不是一時找不到合适的壇子,也找不到封壇子的蓋子嘛,罐頭瓶子是比較合适的”。

     說完拍了拍副駕駛的位置,對着齊耀武說道:“搞蔬菜大棚的原因就是如此,冬天見不着維生素,酸黃瓜、腌黃瓜也是一種補充”。

     齊耀武從副駕駛轉回身看着李學武說道:“有食品廠在還有個好處,那就是蔬菜剩餘可以利用起來,即便是品相不好的也不會糟蹋了”。

     “這個倒是真的” 尹滿倉也發現李學武受不得旱煙了,把煙嘴從嘴裡挪開,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随後說道:“食品廠的師傅說,啥都能腌,蔬菜、蛋、肉、魚,隻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