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股閃爍并未引起旁人的注意。
當安哲伸出手向周圍探去……
能發現當納戒靠北時,閃爍的頻率稍稍加快了些。
北方……
有什麼東西。
韶山往北就是甯鄉市了。
安哲打算調整一下行程規劃,曹伊若也同意了。
畢竟節假日期間,這種熱門景區是真的人特别多。
……
之後,二人直接租車上路。
到達甯鄉後,安哲發現納戒依然在閃爍。
依然是向着北方,閃爍的頻率有所提高。
繼續向北,朝着益陽方向前進,而後北折,來到了沅江市。
至此,納戒的顯示方位有了些許變化。
看方位,得向西前行。
繼續上路,向西來到了漢壽縣。
來到此地後,納戒的指引方位又轉為了東北方向。
從漢壽縣往東北……可就要到YY市了。
“這些天你開車也累了。
”曹伊若有些心疼,“如果要去嶽陽的話……我們幹脆坐船過去吧?”
安哲接受了這個提議。
上船進入水域範圍後,納戒的閃爍停止了。
面對這種變化……
安哲意識到這項指引,恐怕就是讓他來到這地方——
洞庭湖。
古稱雲夢、九江和重湖。
《史記》、《周禮》、《爾雅》等古書上都有“雲夢”的記載。
彼時的雲夢澤,面積曾達4萬平方千米。
東抵蕲州,西抵枝江,京山以南,青草以北,皆古之雲夢。
到了戰國後期,由于泥沙的沉積,雲夢澤分為南北兩部,長江以北成為沼澤地帶,長江以南還保持一片浩瀚的大湖。
自此不再叫雲夢,而将這片大湖稱之為洞庭湖。
當然,對于此刻的安哲而言,比起這片水域地理方面的内容……
更讓他思緒澎湃的,則是這片水域背後的人文曆史淵源——
相傳,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龍舟過洞庭湖。
狂風大浪驟然興起,始皇帝乘坐的龍舟在風浪中飄搖,眼見就要傾倒。
當此之時,秦始皇掏出傳國玉玺抛入湖中,去鎮壓興風作浪的“妖魔鬼怪”。
後來,傳國玉玺被人在華陰平舒道發現,并持傳國玉玺上交給秦始皇。
這塊玉玺的原材料據傳是兩千多年前戰國時代,楚人和氏鋤田時意外發現一塊藍田玉料。
和氏将其敬獻楚王,楚王不識,敬獻趙王,趙王視若珍寶,并重賞和氏。
對和氏璧的記載貫穿了不少曆史事件。
從完璧歸趙,到秦統一天下。
據說始皇帝就是将這塊和氏璧,制成了傳國玉玺。
悠悠千載,王朝更疊不休。
這塊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篆字的玺印……成了華夏千年來,每個志在一統山河之人,渴求之寶。
除非你能拿出女娲石、軒轅劍或東皇鐘這種傳說中的神器,否則傳國玉玺就是當仁不讓的天字第一号國寶。
與傳國玉玺相比,羅浮宮的《蒙娜麗莎》不過是一幅畫作。
被傳國玉玺改過的廁紙,價值都要高于蒙娜麗莎的畫布!
傳國玉玺……傳國玉玺!
安哲看了眼開啟DLC的前置條件,其中一項——
意見欲【未完成|提示:傳國玉玺】
此番遊離洞庭湖……
莫非……
安哲咽了咽唾沫。
有一種說法,真正的傳國玉玺,其實還在洞庭湖中。
那塊磕了一角,在浩海史海中颠沛流離的傳國玉玺,早就不是當初和氏璧制成的那一塊了。
但即便那塊由和氏璧制成的玉玺,真的在洞庭湖底……
要論曆史淵源的價值,肯定比不上那方曆經——
王莽篡漢導緻一角砸落從而鑲金、孫堅于洛陽井中發現、袁術獲之妄圖稱帝、曹丕篡漢在其肩部刻隸字“魏所受漢傳國玺”……後在衣冠南渡、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更是混亂颠沛,一時之間天下間不知又有多少塊傳國玉玺。
直至隋唐,三玺歸一。
唐亡之後,傳國玺又為後梁朱溫、後唐李存勖所得。
公元936年,石敬瑭這個“兒皇帝”引契丹軍至洛陽。
後唐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玺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