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安齊民

首頁
    遊樂園的大門口。

     我說:“這……您跟我開玩笑的吧?按生日算,今年也應該二十六了吧?看來比我小一歲。

    ” 他說:“這是我閨女八歲生日在遊樂園的照片,第二天就被我……這也是我留下的,最後的照片了。

    ” 我說:“這個……那好吧,一有消息我通知您。

    ”我把照片放進了口袋。

    這時,他從上衣口袋裡拿了出一疊鈔票放在桌上,我看了,全是紅色的。

    這大概有四五千塊錢。

     我說:“那個,這錢我不能要。

    還沒找到人呢,我哪兒好意思收呢?”他執意要我收下,我把錢疊好塞回他口袋裡,說:“這錢我真不要。

    這樣,等找到人,找到了人,我再收下,您看成不?”他也沒說什麼,默默離開了。

     我看着這攤子事,自言自語說:“得,本來還想過幾天舒坦日子呢,這下好,想都别想了。

    這他媽的算什麼事兒啊?草!” 正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随着這件事的展開,更麻煩的事随即一件接着一件接踵而至。

    這些個事,不但解決了眼前的麻煩,還牽扯出了一件更大的麻煩。

    這一件又一件的事情,讓一個行動詭異又極其恐怖的組織以及他們的陰謀,逐漸浮出水面…… 讀者對對碰。

     問:作者先生,你相信易學嗎? 答:信。

    不過這個“信”是相信的信,不是迷信的信。

     又問:那這是不是迷信呢? 答:當然不是。

    我從十二歲就開始學習《易經》,越學越覺得其中的奧妙無窮。

    《易經》是我國一部既偉大又經典的哲學著作,被譽為“群經之始,萬法之宗,大道之源”。

    從上古時期的伏羲演八卦到中古時期的文王拘而演《周易》,再到近古的孔子讀易而作《易傳》,最後到一代代人的傳承與批注。

    《易經》經曆了近七千年的曆史,中間竟無人能改其一字。

     如同大樹的樹根一般,《易經》是整個中華文化的開端、基石與總源頭,是諸子百家的開始。

    《易經》又是秦漢後無人可以真正通曉的上古典籍,《山海經》為述圖之書,《黃帝内經》是早期中國醫學的理論,三部書并稱為上古三大奇書。

    所以《易經》被稱為“群經之始”,“萬法之宗”,“大道之源”。

    而山醫命蔔相這五術都隻是這棵大樹衍生出來的枝葉罷了。

     正所謂“東《易經》,西《聖經》”,《易經》被奉為東方文化之首,《聖經》被奉為西方文化之尊。

    這足以看出《易經》在世界文化經典中占據的地位。

     須知,煉法、中醫、八字、蔔卦、風水、面相、手相等等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論基礎上的,都有專業的理論依據做支撐。

    而封建迷信都是打着什麼算命,看風水的旗号胡說八道,沒有任何理論依靠,其最終的目的還是沖老百姓口袋裡的錢去的。

     《易經》涵蓋萬有,包羅萬千,對東方文明具有相當的影響力與指導作用。

    認為這些是迷信的人全部是沒有讀過或讀不懂《易經》,又聽信了某些小人之言的人。

    隻要真正讀過《易經》,讀懂《易經》,領悟其中的智慧與奧秘,謠言自當不攻而破。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