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1章 文白之争

首頁
    分,還順便在克萊恩公使給的《契诃夫全集》上挑了幾篇自己很熟悉的短篇翻譯了出來。

     都是當年中學課本或者課外閱讀上的經典篇目,對他來說很輕松。

     什麼《一個官員的死》,《凡卡》,《變色龍》,熟得不能再熟。

     而且現在的新文化界很喜歡那幾個俄國作家的作品,所以報館過稿也是闆上釘釘。

     《月亮與六便士》譯稿寄給了上海商務印書館;契诃夫的譯作,則選了兩篇寄給了《晨報》。

     好歹《晨報》是第一家刊登自己譯作的報館,不能忘本。

     《晨報》編輯王統照一直苦苦等待,終于再次見到秦九章的上佳譯作。

     他們太需要這種白如水卻又不膚淺的寫作風格的譯作了。

     新文化的風不能停! 譯完了書,秦九章自然要把這本《月亮與六便士》送還北大。

     來到紅樓,守常先生并沒有在圖書館,一個工作人員看到秦九章後過來道:“還書?” 秦九章把書放在桌上:“是的,這本書我一直多加呵護,請你們檢查,沒有任何破損。

    ” 然後他在登記簿上寫下了名字。

     那名工作人員看到後,訝道:“你就是秦九章?” “沒錯。

    先生是?” “本人顧颉剛,最近經常在報上看到你。

    ” “原來是顧大師。

    ”秦九章恭敬道。

     顧颉剛日後會成為一代史學大家。

     他是史學界公認的“破壞者”,開創了古史辨學派,影響巨大。

     網上有個關于他很有趣的段子: 顧颉剛在一本著作裡寫道:“鮮卑人原是西伯利亞人,鮮卑是西伯利亞的變音。

    ” 姑且不論這句話如何解讀。

     網友卻有句很有趣的評論: “王語嫣:段公子你不要再跟着我啦!我隻愛我的表哥弗拉基米爾·慕容斯基。

    ” 顧颉剛此時剛剛在北大畢業,先在圖書館打工,他說: “大師一詞怎當得起!守常先生倒是說起過秦先生好幾次,報上時常能看到你的新聞,還有克萊恩公使給你贈書的照片。

    現在你可是個報界的紅人!短短一個月不到,登了數次照片,還有不少譯文。

    對了,那幾篇譯文我看過了。

    你瞧,這是今天最新的《晨報》。

    ” 報紙上有秦九章翻譯的《一個官員的死》。

     秦九章說:“譯作确實用白話更舒服,因為洋人沒有文言。

    ” “你說得很有道理,”顧颉剛表示贊同,“我準備明天就拿給胡博士看,他很喜歡這樣的文體。

    ” “胡适之博士?”秦九章問。

     “正是。

    ”顧颉剛說。

     如今的大學裡,“博士”頭銜比“教授”金貴得多,所以很多人都稱呼胡适為“博士”。

     “大家喜歡就好。

    ”秦九章說。

     “胡博士月底會開一次講座,好像專門就要講講你這種譯文的寫作風格。

    ” 秦九章笑道:“不就是白話文嘛。

    ” “但你白得足夠徹底,正好能借之對抗一下林纾先生的文言風譯文。

    ” 好吧,莫非自己僅僅翻譯點作品,就要不經意間牽扯進文白之争裡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