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6章 一拉之緣

首頁
    這幾天的秦九章忙于譯稿賺錢,每天工作六七個小時,下午就去天橋與楊曉寒、楊爺爺研究新曲子。

     兩邊的進展都非常迅速。

     三天後,楊曉寒與楊爺爺的曲目練得已經非常熟練,秦九章便提議道:“咱們去前門大街全聚德吃頓烤鴨,提前慶祝慶祝!” ——不算半場開香槟,畢竟有九成把握。

     楊曉寒搖頭道:“烤鴨是宮廷禦膳,一頓最少一兩塊大洋,太貴了。

    ” “現在不差錢了!”秦九章笑道,“反正以後你們也是道兒北的名角兒,吃頓烤鴨有何不可?” 楊爺爺想了想說:“好吧,既然小秦如此有心,也不能拂了他好意。

    ” “那咱們約好了,明天中午全聚德見。

    ”秦九章說。

     前門大街位于秦九章住的毛家灣胡同以及楊曉寒他們住的天橋兩地的中間。

     次日,秦九章帶着妹妹萱萱到了全聚德。

     這也是一家百年老店。

     沒多久,楊曉寒扶着楊爺爺到了。

     楊爺爺看了看那塊招牌,似乎非常有感觸:“上次來,還是20多年前。

    ” “20多年前?前清光緒年間?”秦九章說。

     “對啊,”楊爺爺歎道,“時代不一樣了。

    ” 跑堂的已經過來招呼他們這一桌客人:“時代不一樣,但味道還是那個味道!蒲師傅還是掌爐大師傅。

    ” “20多年了,還是蒲九?”楊爺爺問。

     跑堂的說:“所以我才說味道還是那個味道。

    ” 建國之前,全聚德就已經開了起碼七八十年,這麼久,卻一共隻有四代掌爐師傅。

     基本都是上一代大師傅臨近退休時,才把手藝傳給徒弟。

     舊時代都是這種規矩,畢竟有個說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手藝輕易不會傳人。

     在北方,以往烤鴨主要是宮廷裡的菜,清朝的幾代皇帝都喜歡吃烤鴨。

     到了清末,時局動蕩,一些大師傅從禦膳房離開,才把宮廷壟斷的烹饪技術帶了出來。

     全聚德能起家,靠的就是從禦膳房出來的第一代孫師傅,——他把挂爐烤鴨的手藝帶到了全聚德。

     這手藝目前是全聚德的最高機密,孫師傅年邁退休,作為徒弟的蒲師傅學到手後,也不能随便傳人。

     全聚德的掌櫃更不願意大師傅輕易教人,因為每多一個人會技術,就多一分外洩的風險。

     一旦發現掌爐師傅允許他所喜愛的某個弟子試烤一隻鴨子,掌櫃的馬上就會過來制止:“你讓徒弟烤,砸了我的生意怎麼辦?” 反正目前的全聚德,的确是相當正宗,畢竟是宮廷手藝。

     秦九章幾人坐好後,跑堂的問道:“客官,吃點啥?” 楊爺爺道:“如果還沒變,就來隻烤鴨,然後四個熱菜,四個涼菜。

    ” 秦九章加了一句:“再來壺酒。

    ” “好來!”跑堂的向包廂外高聲喊道,“烤鴨子一隻;四熱炒,炒鴨腸、燴鴨心、火燎鴨胗、燴鴨翅膀;四冷盤,鹵鴨胗,拌鴨掌、糟鴨心、鹽水鴨胗;好酒一壺啊——” 最後的長音拖得很長,肺活量真大。

     喊完後,跑堂的又說:“各位,随我去選個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