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7章 禮賢下士

首頁
     看來史量才同樣有約稿的意思。

     張元濟擺手道:“怎麼敢和史老闆搶。

    ” 史量才說:“這樣的大新聞,也該發在我們上海的報紙上。

    ” 張元濟道:“發自然要發,說不定上海的一衆黃包車裡,也能出個不得了的人物。

    ” 上海這邊的人力車一般刷成黃色,所以叫做黃包車。

     史量才說:“譯文再給我看看。

    ” 張元濟遞給他:“秦九章的行文風格很有特色。

    怎麼說哪,就是非常白。

    ” “非常白?” “對,一點文言的痕迹都沒有。

    ” “哦?”史量才大感興趣,讀了一會兒,訝道,“這種行文方式!我敢說,他絕對沒有上過私塾,更像從洋學堂乃至就是在西洋一路學上來的。

    ” “史老闆眼光獨到,”張元濟笑道,“可惜他隻是個人力車夫。

    如果按你說的,有那麼優渥的讀書環境,怎麼可能做一個京城的人力車夫?總不會通曉洋文到如此程度之人,在京城隻能做人力車夫吧?” 史量才點點頭:“菊生兄(張元濟的号)所言極是,但我想不到什麼别的解釋。

    ” 小透明鄭振铎低聲說:“史老闆,說不定就是《晨報》新聞稿上說的,眼見為實,既然已經見到,就沒有必要再去懷疑。

    ” 史量才對這個說法無法完全相信,但也沒法反駁,想了想說:“我要安排《申報》駐京記者去采訪他。

    ” 張元濟對史量才的做法非常贊成:“如此大的新聞,的确該讓南方的讀者們也看到,最好咱們直接派人了解了解。

    順便,也代我向他約個稿。

    ” 民國嘛,信息傳遞水平就那樣,各大報紙的發行都無法做到覆蓋全國。

     史量才說:“我的人去,當然要先給《申報》。

    ” 張元濟笑道:“我知道,但我要的不一樣。

    ” “你要什麼?” “我希望他譯一部長篇,”張元濟說着,指了指其中一篇譯文,“我剛才注意了,有篇譯文的原文作者為英國作家毛姆。

    ” “前年來過中國的毛姆?”史量才問。

     “對,”張元濟說,“毛姆是英國當世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中國之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其本人對中國也有很大好感。

    ” 史量才立馬明白了:“你要翻譯毛姆的幾部作品?” “是的,”張元濟說,“我不知道京城的秦九章為什麼挑中了毛姆,但看得出,他很了解文學,眼光異常犀利。

    我也不知道他具體的教育情況,但他的閱讀量必然不小,我甚至很想聽他講一講關于西洋文學的見解。

    ” 史量才笑道:“菊生兄,你竟然要聽一個小輩的見解?真稱得上禮賢下士。

    ” “不能說禮賢下士,我們商務印書館能有今天,就是多虧了他們這些年輕人,”張元濟指着鄭振铎,“警民,還有他所接替的雁冰,都對我們商務印書館有突出貢獻。

    ” 鄭振铎連忙說:“我也珍惜這樣的機會。

    ” “好吧,”史量才道,“秦九章現在隻是初露鋒芒,我先派駐京記者去采訪一二,順便把你的想法帶過去。

    ”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