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六十七章 宮庭畫師

首頁
    若是以前的顧為經,想要臨摹《豆花圖》,面對畫卷上如今細緻的植物紋理筆法,肯定是有狗吃刺猬,無從下手的感覺。

     國畫和書法同源同脈, 相比從“油漆工”演變出來的西方畫家們拿着個小刷子在畫布上狂刷,中國畫領域,對于持筆用筆的講究章法更多。

     僅是一支小小的軟豪毛筆, 就有中鋒、側鋒、順鋒、逆鋒、散鋒、藏鋒六種用筆方式,以及焦、濃、重、淡、清五種不用的寫墨手法。

     要是算上處理不同畫面景物更細制的小分類。

     那麼光是不同的勾墨線的方法,就有不下二、三十種類。

     無數畫家一生時間就消磨在這些紛雜精巧的畫筆上了。

     顧為經從呀呀學語時,就開始畫國畫。

     最近半年又有曹老和林濤教授這種高人指點,卻也遠遠不敢說把每種筆法全都吃透了。

     他原本畫花的枝葉時,喜歡用最圓潤挺健的中鋒,搭配水分和顔料各半的重墨用順筆來勾邊。

     這是最穩健的選擇, 中鋒和順筆勾線的方式,就像修車工具裡的一字改錐,泛用性很強。

     你可以拿來擰一字螺絲、擰十字螺絲,撬個裝飾闆,拆個快遞,必要時開個罐頭也可以。

     反正啥活都能幹。

     錯是沒有錯的,隻是不夠好。

     很多的不夠好堆積在一起,最終的畫面上,就會形成天差地别的畫面觀感。

     “這幅畫的原作葉脈……是這麼用筆的!” 顧為經仿照腦海中的提示,對照一邊的高仿《豆花圖》的紋理細節,突然有醍醐灌頂的感覺。

     根據交響樂推測小提琴技法很難, 可看着小提琴譜欣賞交響樂的音色,這對懂基本樂理知識的人來說,難度就成幾何級别的下降了。

     此時那些原本晦澀的用筆軌迹,像是被巧手分開的蛛網般,一點點抽絲剝繭,将奧秘展露在了他的眼中。

     朗世甯的豆花圖的枝幹的用筆方式,明顯就是用逆筆,沿着葉脈的生長方向勾出來的。

     “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逆筆,應該還融入些許中國畫漬染的用筆技法。

    ” 顧為經觀摩着腦海中《新體畫精髓摘要》裡的畫法示例。

     他感覺腦中書上的示例範本中的用筆軌迹—— 郎世甯行筆過程中筆鋒似乎有意的輕輕震顫,筆毫震蕩間破開原有的平滑色彩,将葉脈呈現細齒狀自然邊沿,完全的表現了出來。

     栩栩如生。

     “不,與其說非要用漬染來理解,不如說……這更像是油畫中很常見的,用筆刷的絨毛去輕輕摩擦亞麻布表面,所産生的筆觸肌理!” 顧為經握緊了拳頭,喃喃自語。

     油畫畫家用筆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的一定之規,但是畫家很講究筆法和顔料色彩間的結合搭配。

     或許是文化習俗的緣故,相比有固定章法的中國畫畫法,西式畫家要更加的“心流”。

     不同的主題,不同的底材,不同的媒介劑的顔料…… 成名的油畫家們在面對各種不同情況下,用筆時都有自己的小習慣。

     類似緩慢用筆刷在畫布上輕擦,或者嘗試向着不同方向拖拉筆刷,這些方法都可以讓顔料呈現出動人的肌理色彩。

     不僅能更加貼近自然光線效果,同時,也是一種畫家個人情感的表達方式。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梵·高了。

     梵高同學在同時期的衆多油畫家們中,最顯著的個人用筆風格就是,喜歡将沾着顔料的畫筆摁在畫布上,一邊震蕩邊旋轉,形成旋渦狀的特定筆觸,用來表現出迷幻的星空以及癫狂的情緒狀态。

     而郎世甯的這個畫法,明顯有一定西式用筆風格的影子。

     不過更加柔和,要精細很多,對手腕的控制力要求也更高。

     顧為經判斷, 這大概是因為油畫是黏稠的膏狀顔料,中國畫風格的作品則是喜愛用水溶性的植物顔料。

     顔料在底材的沾附暈染能力不同,所以筆法也會有輕微的調整。

     “有趣。

    ” 顧為經緩緩落筆。

     豆花在宣紙表面上無聲的生發,翠綠色的枝葉和淡紫色的小花瓣嬌豔欲滴。

     顧為經下筆的非常流暢,幾乎毫無停滞感。

     有着《新體畫精髓摘要》的輔助,就像做幾何作業時,系統這個老師已經把解題思路和輔助線都全部列出來了畫起。

     畫起來自然而然,寫意輕盈。

     東夏台北故宮博物院裡的這幅《仙萼長春圖冊之豆花》,類型是絹本設色。

     所謂絹本設色,就是指用國畫色将畫畫在絹上。

     顧為經臨摹練習的時候要是也用絲絹,未免太過奢侈,好的絲絹可比亞麻油畫布貴多了,所以他使用了普通的熟宣紙。

     吸水性能更好的熟宣紙,反而更能表現出細微筆法的特點。

     顧為經不斷将知識卡片裡的内容,與《仙萼長春圖冊之豆花》的原作仿品,以及自己筆下的畫作相互驗證。

     這種行雲流水,原本百思不得其解的畫法一一明悟的感覺,簡直讓他爽到飛起。

     很快,顧為經就完成了豆花的植物主體。

     中國畫消耗的時間要比油畫要短,也是相對而言的。

     這幅《豆花圖》不算是篇幅很大的作品,但除了豆花,還有草石,飛鳥等一大堆景物。

     真的按照《新體畫精髓摘要》的輔助指點,全部一筆一畫的畫完,他也就别睡覺了。

     臨摹完這個豆花,他就放下了畫筆。

     大概是隻畫了原作一小部分的緣故,系統并沒有給出臨摹相似度的百分比。

     【仙萼長春圖冊之豆花(部分臨摹)】 【油畫技法:Lv.4職業畫家·一階(3136/5000)】 【中國畫技法:Lv.4職業畫家·一階(1086/5000)】 【情緒:樸實之作】 顧為經抱着手臂看着效果,非常的滿意。

     “真棒!” 原作郎世甯的繪法技法,仍然遠超他不少,但整體的意韻風情已經有了七八成。

     臉皮厚一點的話,顧為經完全可以認為,自己已經畫的形神兼備了。

     “為經,還在畫畫?” 顧老爺子穿着睡衣,腋下夾着本《老年人零基礎學攝影》,像是個幽靈一樣晃悠出現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