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五章 改變美術史的發現

首頁
    梵高先生的精神世界的理解中,也是動蕩的,翻卷的,騷動而不安的。

    ” “但這幅《老教堂》卻不一樣。

    我相信這位畫家卡洛爾一定不會像梵高一樣被生活所折磨,這位畫家理解中的世界是溫情的,雷雨天也因為她的共情而變的溫和,溫暖的燭光提供給了人們驅散不安的力量……” 顧為經回憶着自己畫畫時的感覺。

     酒井勝子靜靜的聽着。

     在顧為經為酒井勝子的認真和努力驚訝的時候,酒井勝子也在驚歎于顧為經對于情緒的理解。

     這種充滿靈性直覺的感性認知,讓她甚至有些自慚形穢。

     “而且,我還有一個更好的證據說明這一點。

    ” 顧為經從自己放在櫃子上的書包中取出自己的IPAD,将平闆電腦展開放在桌子上。

     “我找到了這家教堂當初留下的教會檔案。

    ” 19世紀,羅馬教廷下發給傳教士們使用的宗教類紙張制品,無論是《聖經》,還是登記簿,都是由意大利佛羅倫薩的老牌造紙廠混合了植物纖維的精品加厚紙張印刷制作,質量很好。

     傳教士當年因為戰争撤離的時候,這些文件全都被隔潮的油紙包裹,收納在堅固的鐵箱子中,保存的很好,字迹依舊清晰。

     但畢竟是上百年的老物件類,為了防止反複翻閱造成的損壞,顧為經從看門人阿萊手中得到這些印刷制品後,就全部用畫廊裡處理書畫作品的掃描儀制作成了PDF電子版。

     他點亮IPAD屏幕,調出文件。

     “教會記錄。

    ” 酒井勝子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有關于卡洛爾女士的消息麼。

    ” “我總共在文件中找到了三個不同的線索。

    ” 顧為經找到自己标注好的頁面。

     “第一個出現的卡洛爾是一個仰光本地的老太太,她在教堂受洗後,取的洋文教名就是卡洛兒。

    ” “本地的老奶奶。

    ” 酒井勝子抽了抽鼻子:“我覺得是她的概率不大。

    ” “我也是這麼覺得的,而且記錄中她受洗時已經59歲了,應該不可能是她。

    ” “第二個卡洛爾是一個英國商人的妻子,我隻在1865年7月份到去年9月份的布道名單記錄中找到了這個名字。

    更多的信息就沒有了……我個人覺得,是這位女士的可能性也不大。

    1865年,雖說莫奈、德加和雷諾阿這些印象派先驅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美術風格,但傳到緬甸,還是太早了一些。

    ” 顧為經聳聳肩:“真正給我驚喜的是第三個線索,我是在教會檔案中夾雜着一本傳教士日記上,看到的這段描述。

    ” 他說話間,調出了相應的頁面。

     【1876年12月19日,距離聖誕節隻剩下了一周時間,安德魯神父要我們準備聖禮所用的葡萄酒,這可不好辦。

    我準備去殖民地總督府問一問,聽說哪裡有從海上運過來的谷飼牛排和冷凍啤酒,不過是供應給高等文官的特供品……】 顧為經讀到—— 【……我離開教會的大門,就遇到了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小姐。

    她帶着太陽帽,有着雕塑一樣的五官和金紅色的頭發,真是一個印象深刻的姑娘。

    有剛剛從教堂告解完的從普利茅斯來的紡織品商人上去搭讪請她喝咖啡。

    她沒有同意,因為正她在——“觀察這個世界”。

    一個不同尋常的答案……】 【12月23日……我又遇見了那個姑娘,我看見她拿着畫闆,她難道是個藝術家?一個女性畫家,這就像一個女水手一樣少見……】 【12月26日……我在平安夜的子夜彌撒上念錯了詞。

    安德魯神父并沒有生氣,隻是在告誡我,我是神的仆人,我想他已經發現了什麼。

     這幾天,我常常想起那個有着金色頭發的姑娘,她可真漂亮。

    我有些時候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選錯了職業。

     如果我沒有上神學院,我一定會嘗試追求她……】 【12月31日……我明知道不該這麼做,卻還像是被魔鬼驅使着一樣,來到了城裡的幾家酒店。

    我想打聽一下那個女孩,哪怕是知道她的名字,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慰藉。

     或許是幸運,或許是懲罰,酒店的工作人員一下子就意識到了我說的姑娘是誰,他似乎和我同病相憐。

     那位酒店的領班告訴我,他聽女孩的同伴叫她卡洛爾,而不幸的是,她已經離開了。

     “在聖誕節後的第二天,已經登上了一條返回歐洲的遊輪。

    ”領班怅然若失的說道……】 顧為經望着酒井勝子,語氣中帶着興奮:“勝子,我覺得應該就是傳教士日記裡,這位有着金紅色頭發的女畫家了。

    雖然沒有更多的線索,但1876年12月,這本身就是一個大發現!” “1876年、1876年,這意味着……” 酒井勝子也有些不可置信的念出了這個時間,她激動之下甚至抓住了顧為經的手。

     “她要早于瑪麗·史蒂文森·克薩特。

    ”酒井勝子和顧為經兩個人雙目對視,幾乎是異口同聲的默契說出了問題的關鍵。

     瑪麗·史蒂文森·克薩特,她是印象派大師德加的學生、情人、紅顔知己,以第一位女性印象派大畫家而聞名于世。

     瑪麗小姐出生于美國的富裕家庭,他的父親是美國著名的股票經紀人。

     她22歲的時候,父親向執着于藝術的女兒下達了忍無可忍的最後通牒——“我甯願你死掉,也不願你當個畫家。

    ” 這位上流社會的小姐依然頂住了父親和社會的壓力,孤身遠赴歐洲,跟随德加學畫,成為了近代社會第一位女性的知名藝術家。

     她也成了美國短暫的曆史中最重要的畫家之一。

     一般來說瑪麗小姐印象派風格的第一張作品是1876年的《藍色扶手椅中的小女孩》,而真正被世人所公認的完全掌握印象派技法的作品是1879年的《莉迪亞在包廂》。

     這要比顧為經所找到的傳教士日記上的時間,晚了三年左右。

     三年! 這說明了他們的發現可能能夠更新整個美術史的認知。

     早在美國畫家瑪麗之前,就已經有了一位掌握着印象派風格畫風的女畫家。

     這足以在專業的藝術圈子裡掀起轟動,這怎能不讓人激動呢? …… 中午的時間過得很快。

     大門打開,顧為經和酒井勝子一起走出了雙人自習間。

     “你真的找到了一個了不起的發現。

    ” 酒井勝子的語氣中依舊帶着感歎。

     “是我們。

    ”顧為經微笑着說道。

     “快點,下午要上課了!” 前方自習室的大門猛的打開,之前兩位衣衫不整的野鴛鴦胡亂整理着外套,向着電梯沖去。

     “明天繼續。

    ” 男生一邊狂按着電梯按鈕,一邊嬉笑着對女孩說的。

     “你混蛋。

    ” 女孩暗暗地啐了一口,狠狠的擰了一下男生的胳膊。

     酒井勝子看着兩位“學習”學的衣衫不整的同學,臉上露出了困惑的表情。

     顧為經輕輕拉了一下酒井勝子的袖子,微微離那兩位剛剛激烈運動後的情侶,遠了一些。

     不過那位男生還是注意到了這邊的動作。

     他轉過頭來看到了顧為經。

     他不認識顧為經,對方比顧為經小了一兩個年級,自己也不是校園裡的名人。

     不過,當他的目光落到身側的酒井勝子身上時,還是被女孩的顔值震了一下。

     男生立刻又重新轉過頭,從頭到尾的打量了一邊顧為經,還在顧為經上電梯的時候,趁女友不注意,輕輕拍了拍顧為經的肩膀。

     見鬼? 這幅像是籃球課上看到了有人飛身暴扣了一記灌籃後,那種發自内心佩服的“哥們,你真牛逼”的神情是怎麼出現的? 他他媽的是不是腦補錯了什麼。

     (本章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