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三章 女畫家筆下的老教堂

首頁
    黑色的畫筒中總共有三張畫。

     顧為經用手在畫筒内部摸上去的一瞬間,眉頭就是一皺。

     這些畫的保存方式有問題——是向内卷起來的,而且卷畫的畫筒中間沒有任何填充物。

     “非常低級的錯誤。

    ” 顧為經腦海中立刻轉過一個念頭。

     油畫是三維的藝術,顔料并非簡單的二維平面。

     它有體積,也有厚度。

     如果親手摸過一張畫的畫紙,就會非常直觀的感受到,畫面的表面像是粗糙的顆粒闆一樣凹凸不平。

     這是畫家在畫布上用筆塗抹所留下的痕迹。

     顔料一層層的凝固在畫布的表面,形成了油畫獨有的光澤和質感。

     這些顔料比較脆弱。

     所以畫完之後,妥善的保存也非常的重要。

     一般情況下,為了避免油畫的表面的顔料發生風化幹裂,會在畫布的表面噴上一層光油,然後用畫框在避光處固定。

     如果實在嫌棄畫框占地方,用畫筒卷起來保存不是不行。

     隻是為了更好的保存,使顔料不會相互擠壓,就算你要使用畫筒收納,一個最基礎的原則是——卷油畫的方向應該是有顔料的一面向外卷,不能像顧為經手中的這個畫筒一樣将畫面折向内側。

     正常來說,還要放一個較厚的紙筒在畫筒中心,防止畫作被意外壓扁。

     這些是保存油畫的基礎常識,并不複雜,也沒有什麼技術難度。

     隻要用點心就不會做錯。

     這三張畫被如此草率的處理,就兩個可能。

     要麼經手這些作品的人是一個外行,要麼就是覺得這三張畫非常不值得被重視,當成了普通的垃圾。

     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顧為經當時心就涼了半截,他知道如果是精品油畫,絕對不會被這樣對待。

     他還是耐下心,依次把三幅髒兮兮的畫布在自己面前展開。

     這些油畫看上去應該曾經是大文豪酒店房間裡陳設和裝飾品。

     最上面的第一張看上明豔些的油畫,顧為經隻是掃視了兩眼就失去了興趣。

     怪不得經手這些畫的人表現的非常輕率。

     這确實不是什麼好作品。

     甚至,這根本就不是一張油畫,而是一張印刷品。

     現代油畫顔料是質密的膏狀物,印刷品是一層附着在棉布或塑性膏表面的彩色網點, 隻要随便對着側光看一眼,很容易就知道這幅畫的真假。

     這也正常,看着展台上的标簽,顧為經本來也不應該心中帶有太多的期待。

     世界上絕大多數酒店裡的藝術品陳列都是這類的東西。

     印刷品比手繪油畫便宜的不是一星半點,而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遊客根本沒有足夠的能力區别二者間的區别。

     “二十世紀精品老畫……也是真的敢吹。

    ” 顧為經無語的吐槽。

     第二張畫也是一模一樣的豪無驚喜的作品,然後是第三張畫,還是一樣的髒兮兮,還是一樣的…… 慢着! 本來心中已經被失望所淹沒的顧為經,在拿到畫紙的一順間就意識到了有什麼東西不對。

     自己的目光還沒有落在畫紙上,但是觸覺已經先一步将信息反饋回了腦海。

     這張畫布的感受明顯和前兩者有所不同。

     前兩張畫都是畫,不,是印刷在棉布上的。

     用棉布作為油畫底材的優點是便宜。

     缺點是除了便宜之外的一切。

     棉布過于光滑,沒有彈性,會被酸性顔料所侵蝕。

     而這張畫布,它觸手所及柔軟而又有彈性。

     布面的底材上有獨特的紋理風格,能感受到植物纖維縱橫編織的感覺。

     這是一張純亞麻畫布。

     這可是稀有的好東西,尤其是對于老畫來說。

     即使在紡織工業高度發達的當代,一卷被稱為“纖維皇後”的天然雨露麻畫布也要高達幾百美元。

     很多學畫者都用不起高級的純亞麻畫布,會用綿布或者半亞麻混紡布代替。

     一張純亞麻畫布的價格是棉布的好幾倍,對于一個畫師來說是不小的開銷,越是早期的畫師越是如此。

     顧為經精神一振, 他低頭仔細的觀瞧這張畫布。

     這一看。

     他又愣住了。

     顧為經完全沒想到,他能看到一張……這麼不同尋常的作品。

     這是一張暗色調的油畫。

     印象派自從誕生之日起,就以打倒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姿态登上了美術的舞台。

     它反對任何宗教神話題材的作品和畫面灰褐的色彩。

     這張畫的明明采用了印象派的技法,主題卻反其到而行之。

     畫師所刻畫的是雷雨天中的老教堂。

     整幅畫大量的使用了深色的光點,再加上畫面保存的不好,髒兮兮的。

     不少顔料風化和幹裂的痕迹破壞了畫面原本的協調。

     看上去像是從泥土中撈出來的一樣。

     顧為經将這幅畫拿到手裡第一印象就是一種強烈的違和感。

     它完全和自己以前所接觸的任何一張印象派的作品都不一樣。

     剛剛接觸到這一幅作品的時候,乍一看就像是某個拙腳的不知名畫家,牽強附會,強行用印象派的技法進行不搭調的創作。

     可是就在下一秒鐘, 當顧為經從頭到尾好好的欣賞這幅畫的時候,他就意識到自己錯了。

     因為這幅畫的光影給了他一種熟悉的感覺。

     明明兩幅畫一幅畫色彩明媚,一幅畫光影陰郁,可偏偏這幅畫的氣質讓他聯想到了那張他此前剛剛看過的《煎餅磨坊的舞會》。

     這是一種冥冥中的第六感。

     說不清道不明,卻又真實存在。

     他一直有種感覺,自從那天鑒賞那幅《煎餅磨坊的舞會》,當他看到畫面所帶來的夢幻巴黎以後。

     顧為經再看書畫公盤上的其他印象派作品,都有一種索然無味的寡淡感受。

     有幸見識過諸神饕餮的人,哪怕隻是唇齒間的片刻流香,便很難再被凡間的美味所迷醉。

     而這幅畫……竟然帶給了顧為經一點《煎餅磨坊的舞會》的相似的感受。

     雖然主題相差的天差地遠,可那種畫家對于情感的肆意宣洩,凝而不散的筆法,卻又非常的近似。

     這張作品表面上題材以及采用的色彩搭配,看上去完全是一副很不印象派的做法。

     但是普通人看外表, 内行卻看内涵。

     自從鑒賞過雷·諾阿的傳世名畫之後,顧為經已經有點明白了印象派的内涵。

     “所謂印象派,無非是對内心的情感和純粹的視覺享受的追求,我們不刻畫神明,我們隻是記錄陽光和空氣。

    我們不遵循教條,因為美的東西将會留下,而傷痛終會逝去。

    ” 此時,顧為經腦海中又想起了那個忠厚有力的法國男人的自白。

     若說對内心的情感和純粹的視覺享受的追求—— 眼前的這幅畫雖然畫了教堂,但絕非是中世紀教會刻闆而教條的宗教說教畫。

     天上雖是雷雨天,但是色彩幽暗卻不壓抑。

     那些近處看到畫面上色彩各異,淩亂無趣的點,組合在一起,畫面則發生了神奇的變化。

     原本松散的點彙聚成了光色和形體,給人以美好的印象。

     尤其是教堂中那扇窗戶中陰陰約約亮起的燭光,恰似驅散了黑暗的火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