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章 情緒指針

首頁
    的孤兒經常會凍死,餓死,死于意外或者被人拐賣。

     緬甸是個氣候溫暖的地方。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失溫死亡不一定需要發生在大雪紛飛的季節。

     十度左右已經是失溫的高發氣溫了。

     因為高濕度的緣故,在極端條件下十幾度的氣溫也是完全能凍死人的。

     在仰光,新聞中經常會在雨後或者氣候突然降低後,在橋墩之類的地方找到因低溫凍斃凍傷的未成年孤兒。

     十九世紀安徒生童話裡的賣火柴的小女孩這樣的悲劇依然在現代一次次的上演。

     顧為經希望盡自己所能幫幫這些孩子。

     不過在上次被那個用水基金坑了錢之後,知道福利院可能水也很深,所以想要聽聽這些專業人士的建議。

     特勤小哥聽了顧為經的要求後,對他這麼小的年紀,就有這樣的善心有些動容。

     想了想,給他寫了一個紙條。

     顧為經從口袋中掏出一個紙條,上面寫着:“好運孤兒院。

    ” …… 萊達雅區, 這裡是仰光的貧民窟,也是是緬甸的工業密集區。

     過去仰光的支柱産業是圍繞着大金塔,萊茵湖,以及城中的英式老舊建築群的旅遊産業。

     不過随着近幾年,政治環境的改善,仰光河上遊多了不少外資的工廠,也相應的有大量的務工人口湧入仰光。

     在萊達雅區,路邊随處可見連綿的平房,以及用腳手架和鐵皮搭成的簡易屋舍。

     住在這種貧民窟裡的大多都是工廠裡年輕工人和他們的家屬。

     他們找到了工作卻找不到住房,于是,馬路邊簡陋的棚戶像是雨後的苔藓一樣快速的蔓延。

     萊達雅的棚戶區興起的不久,前後也就五年,時間不算太長。

     這裡大概總計生活着不到五十萬居民,論人口密度遠遠不及天竺或者大馬那些動辄數百萬人的巨型貧民窟。

     面包車跟随着導航地圖,在棚戶區七扭八拐的道路轉了轉,短短幾條街走了十幾分鐘的時間,終于找到了自己的目的地。

     好運孤兒院的前身是一間殖民底時期的教會福利院。

     傳教士在一百年前跟随英國人一起離開了,這座孤兒院還基本保留了下來,産權幾經轉手,還是磕磕拌拌的經營到了今天。

     “先生,您好,是顧先生是吧?歡迎您的過來。

    ” 顧為經來之前給孤兒院打過電話,孤兒院的負責人此時已經等在了門外。

     這是一個四十多歲的緬甸女人,穿着看上去有些陳舊的綠色大衣,額頭上貼着傳統的民族頭飾。

     顧為經下了車站在孤兒院門口。

     他沒有說話。

     人們說一個城市有光鮮的一面,也有黑暗下的陰影。

     顧為經生活的仰光河沿岸,就是這座古老的東方城是最光輝的一面。

     明亮如鏡的湖水,風景迷人的旅遊之都,金光閃閃的大金塔印在旅遊名片上,被世界各地的遊客發往四方。

     而同一座城市的幾條街道以外,則是硬币的背面,光明下的陰影,是混亂、狹窄各種像是會自我繁殖的鐵棚交錯堆積在一起的陋巷。

     顧為經在仰光生活了十幾年,卻從來沒有踏足過這片土地,一次都沒有。

     而貧民區永遠是城市的暗面, 幾千幾萬人擁擠在狹小的房舍内,空氣中帶着化不開的壓抑氣氛,各種各樣的違法犯罪,偷竊搶劫賣淫,在這裡就像是家常便飯一樣。

     這座孤兒院所在的位置哪怕是在萊雅達區都算的算是破舊。

     眼前是滿目荒涼的建築,此時天色已經近晚,最後的天光從西方灑在這片昏暗的土地上。

     這裡沒有燈火,沒有自來水,有的隻有遠處隐隐約約有嬰兒的啼哭聲和一個端着蠟燭的老女人。

     顧為經沒有注意到, 自己情緒表上的指針狠狠的顫動了一下。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