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87章君命不得違抗

首頁
    侵漢朝邊境。

     “請陛下三思而行,臣确實沒有太大把握戰勝他們。

    ” 其實劉章不想打,劉徹堅持要打,就是為了漢朝的顔面。

     “必須對夏國征讨,由你率軍指揮。

    ” “陛下,臣不願率軍征讨夏國,臣沒有太大的勝算。

    ” “大将軍,以往陛下讓你出征,你從不拒絕。

    為何這次推三阻四?莫非很在乎常勝将軍之名。

    ” 衛伉認為劉章越來越貪生怕死,對皇帝的命令也不從。

     “我并不在乎常勝将軍的虛名,隻是不想讓二十萬将士白白犧牲。

    我也不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 劉徹認為衛伉說得有點道理,天下人都知道劉章是常勝将軍。

     若是跟夏國交戰失敗,可能會被人恥笑,認為劉章的軍事能力不過如此。

     “吾讓你率軍滅夏國,可以滿足你所提的要求。

    ” 這次劉徹動真格的了,以往滅掉了好幾個國家。

     滅夏國對漢朝來說不是太難,這一戰要揚國威。

     “陛下,臣請求與大将軍一同出征。

    ” 也想借此機會立功表現,更是為了監事劉章一舉一動。

     劉章也無法拒絕劉徹的命令,如果真的跟下國交戰。

     二十萬漢軍将士要麼被俘,要麼全軍覆沒。

     在夏國的劉璋絕不可能讓漢軍拿下陽關和玉門關,可又不想殺了這幾十萬人。

     這一戰不可避免了,而且失敗的一方必然是漢朝。

     “吾已決心,有你率二十萬人滅夏國,不許拒絕。

    ” “臣遵旨。

    ” 劉章也發表了自己的意見,這是作為臣子的職責。

     可是劉徹不聽,對認定的事一意孤行。

     執意要對夏國發動滅國之戰,無論損失多大,隻要達到目的就行。

     如果劉章還拒絕,那就免去他的大将軍之職。

     再拒絕的話,就削去他的爵位。

     如果大臣不聽皇帝的話,就可以認為這個大臣沒有用了。

     “三個月後,你們率二十萬大軍出發。

    大軍所需要之物,會一應備齊。

    ” 還有好幾個月時間準備,從周邊郡縣調集軍隊到長安。

     等到了四月,劉章和衛伉率軍從長安出發。

     今晨三人商議了很久,事情已經決定下來了。

     劉章與衛伉離開了臨華殿,一直到了皇宮外。

     “你一直拒絕陛下的旨意。

    你又擔心什麼?” 衛伉有些不解,為什麼這麼怕跟夏國交戰? “别的就不說了,回去好好準備吧。

    ” “伯鈞,你是不是怕了?是不是太在乎名譽。

    ” “我并非在乎這些,我說的話也不是危言聳聽。

    說再多也沒用,咱們各回各家吧。

    ” 劉章真的不想多說了,就等着四月率軍出征。

     兩人在意見上産生了分歧,以往兩人的關系還是很不錯的。

     “我在陛下面前反對你的意見,不能因此影響到咱們倆的朋友之情。

    陛下讓你滅夏國,那也是為大漢的将來考慮。

    ” “我隻想說這一戰不同以往,你們認為我怯戰。

    萬一輸了,誰來承擔這個責任?” 劉章畢竟是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将了,說得每句話都負責。

     兩國不打的話,損失還會小一點。

     若是漢朝失敗了,國力會減弱,夏國會時不時到漢朝境内搶掠。

     “不要說這麼悲觀的話,夏國畢竟是彈丸小國。

    隻要跟他們長期消耗,必然撐不住。

    ” 衛伉認為不一定跟對方硬拼,隻要圍困即可。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