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章感到心情有點難受,出征位置朝前不久。
首次出現漢軍陣亡,雖然隻有二十人,可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戰争是很殘酷,傷亡确實難免的。
劉章覺得這是自己安排失誤,也有一定的責任。
“這些被俘的人怎麼處理?”衛伉問道。
如果把他們帶着,對衆将士來說是累贅。
找個地方關押,就需要安排一些人看着。
還要分出一部分食物給他們,想想都是很虧。
衛伉真想把他們全殺了,可是殺俘虜,會有損漢軍名聲。
以後就不會有敵軍投降,至于怎麼處置,還得看劉章。
“有兩個選擇,一是把他們送到大漢境内關押。
二是派人去建衛右渠,讓對方拿東西來換俘虜。
”
劉章也不想殺俘虜,無論雙方打得多麼激烈。
殺俘虜終究影響不好,除非被俘的一方做出了天怒人怨的事。
漢朝跟衛氏朝鮮之間沒有深仇大恨,隻是立場不同。
“如果派人把他們押送到大漢境内,讓當地官府看押。
等戰争結束,他們還是要被放出來。
”
這樣消耗的成本就高,如果派人去王顯成見衛右渠。
俘虜是很值錢的,要将利益最大化,才是劉章想要的。
“這些俘虜不能上,也不能被虐待。
就看衛右渠他們在不在乎這些俘虜?”
劉章和衛伉商議過後,派一個聰明而且能言善辯的漢軍去王顯成。
派去的人帶上充足的糧食和黃金在路上用,叮囑他多加小心。
劉章對派去的人叮囑,盡可能不要激怒對方。
把話帶到就行了,對方也有可能一怒之下殺了派去的人。
那以後雙方就沒有談判的必要了,也把衛氏朝鮮貴族的退路封死了。
他們很清楚,斬殺漢朝使者,将遭受到更大的報複。
劉章派去的使者騎着快馬出發了,就等着他帶消息回來。
等到了中午,兩路漢軍會合了。
雙方分享的戰況,劉章這邊手上的漢軍有一千多。
“接下來我們休整,讓受傷的将士養傷,我打算攻下白同城。
”
劉章指着地圖上東南方向的一座城池,隻要拿下了,大家就可以在城内安心休整。
“受傷的将士在原地休息,留一部分人照顧,其餘将士跟着我去攻城。
”
衆人一聽說又有作戰計劃,他們兩眼冒光。
打仗就意味着有軍功可拿,受重傷的不能參戰,受輕傷的不想留下來養傷。
“将軍,我們隻是受了輕傷,還請允許我們參戰。
”
受輕傷的漢軍請戰,哪怕是暫時也不後悔。
“我能理解你們的心情,你們還是好好養傷。
有的是機會讓你們參戰,戰争沒那麼快結束。
”
滅衛氏朝鮮之戰,至少需要兩年時間才能結束。
受傷的三千多将士不能參戰,就是不想讓他們傷上加傷。
“就這麼定了,等你們傷養好了繼續參戰。
”
把一些非戰鬥人員留下來照顧受傷的人,給他們一些武器自衛。
“你們留在這裡,如果有敵軍靠近。
什麼都不用說,将敵軍直接殺了。
”
至于那些俘虜,留下來确實讓人不放心。
把他們帶到白同城那邊,會給大家添累贅。
“我交給你們個任務,這些俘虜看好了。
等我們回來之後,給你們算軍功。
”
看俘虜也能算軍功的,劉章有這個權利。
而且給的軍功也合理,俘虜對漢軍來說也是一部分重要資源。
是跟對方談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