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劉徹很不高興,那些大臣以及他們的兒子都不願意去南越國。
路途遙遠不說,南方瘴氣很重,而且又濕又熱。
劉徹隻是試探劉章願不願意去,他毫不猶豫地同意了。
“可比那些人強多了,他們吃不得這份苦。
你隻要把事情辦好了,吾不會虧待你。
”
劉徹對辦事能力出衆的人,必有重賞。
“臣願意為陛下效勞,前往南越國,并不是太難的事。
”
劉章去過一次了,也好借此機會去看看劉陵。
這段時間劉陵給劉章發來信息,說在那邊過得很好。
也不知道有沒有人欺負她,她也不願意離開南越國。
“曹襄,你也沒回去看你母親了,你這麼做有點不對。
”
劉徹語氣帶着斥責,漢朝以孝為重。
曹襄跟母親争吵過幾次,最近也不去看望他。
“曾有過錯,隻是臣還沒有考慮好。
”
曹襄隻想冷靜一下,找個合适的時機跟母親見個面。
“這兩天,你去看望她,以後不要惹她生氣了。
”
平陽公主經常見皇後,看她心情不佳。
劉孺這段時間安慰平陽公主,讓她的情緒好了些。
“臣也是一時沖動,臣知錯了。
”
主動認錯比較好,确實是自己做得不對。
“劉章,昨日你去看過軍武學院,感覺如何?”
劉徹想聽聽劉章的軍武學院評價,有沒有需要改進的?
“臣去看過了,軍武學院設施齊全。
安全措施做得很好,目前沒有發現問題。
”
軍武學院内外檢查得很嚴,說明劉徹對此很重視。
“招收學生,你有什麼好的想法?”
“臣建議從軍中招收,尤其是那些底層的漢軍。
他們想升職,以往除了軍功提升身份地位,别無他法。
”
哪怕有些軍人是高官貴族家的子弟,除了從最底層的小兵做起。
衛青和霍去病就是如此,劉章也是如此。
“進入軍武學院學習,還要進行嚴格的考核制度。
不合格的就不能畢業,隻能退回所屬部曲。
”
這樣激烈的競争,才能選拔出更優秀的軍事人才。
這是劉章對軍事人才的招收建議補充,要做到甯缺毋濫。
也是按照二十二世紀軍事學院招收規則,對現在的情況進行調整。
不能完全照搬未來的規則,否則會适得其反。
“不知是誰提出建立軍事學院,這想法很好。
如果可行,可以在各郡建立。
”
軍武學院作為示範點,管理模式成熟了。
可以在全國各郡建設,培養更多的軍事人才。
“單有軍事學院遠遠不夠,還要設立其他學院,比如醫學院。
尤其是護理專業,戰争難免傷亡,軍中需要醫護人員。
”
隻是各軍中醫護人員人手不足,他們的能力有高有低。
如果專業統一的培訓,會大大提高傷員救護。
當然,設立這些軍事學院和醫學院,需要花很多錢的。
就看朝廷願不願意花這個錢,戰争也是消耗錢的。
“臣帶率軍征戰多年,發現大多數人受傷。
如果不能及時治療,就會增加陣亡人數。
”
很多漢軍受傷并不會立刻死,而是因為傷勢感染加重。
好在劉章提供了專門治療傷勢的藥,讓漢軍活下來的幾率大大提升。
醫護人員太缺了,漢朝人口又那麼多。
“招募一些願意學醫的,不需要他們醫術多高超。
隻要學會傷勢處理,就夠了,也能增加一些人的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