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指定地點。
他要去的地方是匈奴的必經之路,防止潰逃匈奴從東北方向成功逃脫。
劉章和李廣同樣遭遇沙暴,但他們倆目前的處境有所不同。
“李老将軍可能迷路了,我們跟匈奴開戰,他有可能會晚點到達。
”
衆人聽劉章這麼說,感覺事情有點不妙。
如果沒有及時到達指定戰場,匈奴就有可能逃脫。
衛青的作戰部署就功虧一篑,朝廷準備了這麼多的人力物力白費了。
如果李廣沒有完成任務,那他的罪過可就大了。
“我說句實話,李老将軍太意氣用事了。
衛大将軍是讓他在指定區域等着,防止匈奴從他的防區逃跑。
你們說這個任務重不重要?”
衛青這麼安排沒有錯,這個任務不僅重要,而且相當的輕松。
隻要攔住潰逃的匈奴,那些匈奴也沒有多少戰鬥意志。
李廣的麾下漢軍,聽了之後,覺得他說得有道理。
“假如我是匈奴單于,我被魏大将軍打敗了。
我正好逃向李老将軍所在的房區,如果他不在。
你們知道後果如何?”
劉章打了個比方,讓他們更加明白。
“如果不能活捉匈奴單于或者斬殺,等他回去之後,匈奴又會聽從他的号召。
”
無論是斬殺一隻鞋,還是活捉,對匈奴的打擊很大。
如果李廣活捉或斬殺伊稚斜,那他封侯是必然的。
“為大将軍考慮得很妙,這豈不是很容易讓李老将軍封侯。
”
這個任務換做任何一個人,都能輕松被封侯,沒有人不會激動的。
“你們再想想魏大将軍這麼做是不是良苦用心,他就是給李老将軍創造封侯的機會。
匈奴潰逃是必然的,而且也很好打。
”
劉章隻是根據曆史上發生的事來說,衛青當時率軍追了很久。
可惜還是讓一隻鞋率領殘餘匈奴逃跑了,簡直是太可惜了。
李廣還在沙漠裡轉圈子,他當然有一定的過錯。
本來就考慮到他年紀大了,不讓他參加這次漠北之戰。
“這一戰至關重要,大漢一方赢了。
以後匈奴不敢南下到大漢邊境搶掠,若是大漢一方輸了,那隻能轉為防守。
”
那時候匈奴更嚣張,輸了就會失去大部分戰馬。
匈奴在漢朝邊境更加肆無忌憚,所以這一戰隻能赢,不能輸。
“你們也不要怪衛大将軍,他所做的這一切都是良苦用心。
他已經很照顧了李老将軍,他對任何人不偏心。
”
劉章說得很客觀,沒有貶低或高贊李廣和衛青。
戰争不是兒戲,這要有周密的部署。
還有長期的準備,這關乎到國運之戰。
李廣不可能不清楚,他隻是想在活着的時候完成心願。
在場所有漢軍都明白這個道理,他們大多數出身地位。
劉章說的道理通俗易懂,這不僅關乎到國家命運。
也關乎到個人利益,保家衛國是軍人的天職。
“我知道李老将軍賭氣了,他沒有跟衛大将軍打招呼。
我也沒有怪他的意思,衛大将軍還很關心他。
”
衛青在出發之前跟劉璋說了一些話,如果遇到李廣。
向他問好,有什麼事等大戰結束之後再好好談。
衛青也很尊敬李廣,由于大戰緊急,也來不及跟他多說。
李廣也不給他機會,他可能有點瞧不起衛青和霍去病。
他們是依靠皇後這層關系,他們才獲得如今的地位。
衛青也沒有跟劉璋說這些,他也猜到了。
劉章對此不完全否認,但是衛青和霍去病是憑真本事提升了自己的身份地位。
他和一些外企不同,他們不嚣張跋扈。
他們有真才實學,他們也深受劉徹的信任。
衛青的良苦用心,希望李廣能夠理解。
或許他們倆出身不同,有些觀點就不同。
李廣畢竟出身隴西武将世家,他有自己的傲氣。
有些人他可能瞧不起,他心裡有些不平衡。
命運總是捉弄他,憑什麼那些十幾歲的少年郎獲得幾次軍功就能封侯。
李廣拼搏了幾十年,連關内侯都沒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