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0章論策

首頁
    着時間推移,他們會融入到漢朝百姓之中。

     這就是民族融合,這可比殺戮好多了。

     又能增加漢朝的人口,也就為漢朝提供了勞動力。

     “匈奴雖然也學大漢的文化,但他們學得不夠精。

    他們眼中隻有利益,沒有所謂的忠君愛國。

    ” 這一點違抗很清楚,他隻是想聽聽劉章的想法。

     劉章隻是簡單說了一下如何安置匈奴百姓,他所說的跟朝中大臣提的建議一緻。

     “至于投靠大漢的匈奴貴族,能用則用。

    他們說是反派,下次就不能再留他們的命。

    ” 反複無常之人不可留,他們留在匈奴那邊未必好。

     投靠漢朝可以獲得爵位官職,難道他們還想回到草原上吃苦? 漢朝對匈奴的大規模戰争再過幾年就要發生了,在這幾年内要準備着。

     “那你有何良策?我跟你說這些并不是機密。

    ” “解決匈奴反叛無常的事,沒有太好的辦法。

    趙信他們當年在絕境情況下,投降了大漢。

    後來他又背叛大漢,投靠匈奴。

    ” 這讓漢軍中一些将士對投靠的匈奴有了很強的防備之心,也不想對他們委以重任。

     說不定哪天他們會跟北方的匈奴裡應外合,會害得漢軍全軍覆沒。

     衛青的屬下将領對收編的匈奴很抵觸,他們甯願殺了這些匈奴也不用。

     有些将領吃過頭靠過來匈奴人的虧,他們不再相信匈奴人。

     因為他們就是野蠻不講信用的,再說漢朝又不是沒有可戰的将士。

     其實這些都不是問題,無論是朝中那些大臣,還是軍中那些将軍。

     他們都有辦法解決,衛伉隻是跟劉章閑聊。

     “其實你不必跟我談這些事,雖然不是機密的。

    若是讓别人聽了去,那些人會談和你父親洩露國事和軍事機密。

    ” 有些人用心險惡,劉章讓衛伉以後想好了再說。

     “我自然知道事情的輕重,我和父親信任你。

    才想跟你聊這些,到了三月,你要出使朝鮮。

    ” 衛伉得知這個消息,他挺羨慕劉章的。

     等到了三月,他要随父親去抗擊匈奴。

     雖然他年紀不大,他可以在軍中多學習。

     其實他不太想去,北方很冷,生活也很艱苦。

     去那裡可不是遊山玩水,雖然劉章會在三月跟着使團出使衛氏朝鮮。

     雖然也很辛苦,但相對輕松一些,他跟着使臣學習。

     劉章他們有漢軍護送,出使衛氏朝鮮危險程度比較低。

     若是他們出使匈奴,那有可能回不來了。

     張骞就是個例子,他被匈奴人看管了數年。

     “要不你跟你父親說一下,跟我一起出使朝鮮。

    ” 劉章也知道出使衛氏朝鮮的原因,朝鮮王跟匈奴暗中聯絡。

     有時候給東北地區的漢軍添麻煩,就是為了牽制遼東和右北平的漢軍。

     這對漢朝的戰略部署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這次出使衛氏朝鮮是為了給朝鮮王一個警告。

     作為漢朝的諸侯國,就應該遵守規矩。

     現任朝鮮王是衛右渠,他在漢朝和匈奴之間左右搖擺。

     說他是牆頭草,也不完全對,衛右渠不足以跟漢朝和匈奴抗衡。

     匈奴的勢力範圍擴展到衛氏朝鮮邊境北邊,又跟漢朝的領土接壤。

     匈奴單于多次派人去衛氏朝鮮,讓衛右渠聯合匈奴跟漢朝抗衡。

     漢朝也多次派使臣勸說衛右渠,要看清形勢。

     “雖然出使朝鮮危險比出使匈奴低一些,還是要當心一點。

    ” 衛伉叮囑劉章不要對朝鮮王說出太過激的話,可能會惹得對方很生氣。

     畢竟在他們的地盤上,一怒之下殺使臣。

     他們不是做不出來,現在匈奴和漢朝打得正激烈。

     一時也管不了衛氏朝鮮,他們也就沒什麼好顧慮的。

     漢朝若是出兵攻打衛氏朝鮮,衛右渠就跟匈奴單于合作。

     他想從兩邊撈到好處,反正兩邊都不得罪。

     “我雖然很年輕,但做事并不沖動。

    我隻是跟着去學習,這一點你就放心。

    ” 說最狠的話,挨最毒的打,這個道理他懂。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