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04章床弩與密集箭箱

首頁
    熱氣球能夠越過一些障礙,不用搭橋渡船。

     飛過不是很高的山,這要比深處運輸車快得多。

     而且可以少派不少人,減少了運輸時間。

     減少糧草消耗,劉徹希望熱氣球能夠大規模使用。

     他決定建立軍事學院,培養軍事人才。

     尚方署就相當于科學研究院,就不需要另辦科研機構。

     李敢看着熱氣球緩緩升起來,這段時間的努力沒有白費。

     衆人歡呼着,站在熱氣球上的人看着自己離了地面。

     站在熱氣球上的人既興奮又害怕,怕熱氣球突然掉下來。

     熱氣球不斷地升高,降落熱氣球也不難。

     讓氣球内外溫度相同,熱氣球會勻速降落。

     接下來,就是培訓一些人操作熱氣球,直到熟練為止。

     學會了控制熱氣球,再教會别人,這樣會有更多的人使用熱氣球。

     看到熱氣球離地面越來越高,地上的人激動不已。

     他們這麼長時間的努力沒有白費,熱氣球不能升得太高。

     越往高處,空氣越稀薄,溫度越低。

     過了一會兒,熱氣球降落了,站在熱氣球上的人感覺良好。

     飛的感覺真好,熱氣球上的人初步掌握了操作方法。

     更多操作細節還需要熟練,這段時間,離感會安排一些人進行熱氣球操作練習。

     幾個月的訓練應該能夠熟練,每個人臉上露着激動的笑着。

     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皇帝知道之後,也許會對他們進行獎賞。

     “你覺得熱氣球怎樣?有沒有不足之處?” 李敢問劉章,畢竟他是技術顧問,熱氣球是他創造出來的。

     “目前還看不出來,熱氣球深空降落正常。

    以後訓練不要飛太高,最好在沙地上進行訓練。

    ” 如果不是劉徹堅持要制造熱氣球,劉章真不想幫他們制造。

     熱氣球萬一出故障,連降落傘都沒有,從高空掉下來有死無生。

     以後飛行高度控制在百丈之内,他們按照劉章的要求操作熱氣球。

     盡可能提高安全系數,劉章也不希望接下來的訓練中出事故。

     就在此時,幾個工匠推着闆車過來,闆車上放着木箱子。

     木箱子裡放着一排排箭矢,每支箭矢上綁着如手指粗的竹竿。

     這是劉章設計的密集箭箱,他讓工匠制作了不同尺寸的密集箭箱。

     接下來,就是對密集箭箱進行試驗,上面綁着裝有火藥的竹節。

     點燃之後,火藥燃燒噴出熱氣,提升箭矢的飛行速度與射程。

     劉章設計這個是用來對付騎兵的,這種東西可以放在戰車上。

     戰車在商周時期就有了,如今,騎兵發展壯大。

     戰車已經不适合在北方作戰,從西漢開始,戰車也就失去了作戰用途。

     劉章穿越過來也快一年了,也沒見過漢軍使用戰車作戰。

     這段時間也問過李感,你敢跟他說戰車對付騎兵的效果很不理想。

     騎兵更加機動靈活,戰車隻适合在平原行駛。

     戰車跑不過騎兵,所以戰車被淘汰。

     劉章對戰車進行改進,不僅可以在平原行駛。

     也可以在一些山地輕松通行,改進的戰車用來輔助作戰。

     “這看起來是一輛戰車,戰車用來對付騎兵已經沒用了。

    戰車上放的箱子,而箱子裡放的一排排箭矢。

    ” 李敢也不知道劉章搞這麼奇怪的戰車做什麼?他認為用來對付匈奴效果不大。

     “這戰車是輔助作戰,如果有大量騎兵沖過來。

    就用這個來對付,先消耗敵人一部分騎兵,然後漢軍騎兵沖過去殺敵。

    ” 劉章讓人準備了假人和假馬,按照騎兵的隊形擺好。

     接下來,就是檢驗密集箭箱的威力,看看哪方面需要改進。

     要做就做到最好,密集箭箱是按照一窩蜂的思路改的。

     綁在箭杆上的竹竿中的火藥沒有爆炸效果,使用起來相對安全。

     劉章拿着火折子,點燃了密集艦箱另一端的隐信。

     隐信冒着火花,密集箭箱距離家人和甲馬有四十丈之外。

     每支箭矢要比弓弩所用的箭矢長得多,經過劉章精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