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邊境武庫不少甲胄與兵器。
匈奴的糧食不多,所以不足為懼。
”
霍去病對匈奴分析得很透徹,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對付匈奴也不是那麼難,隻要知道他們逃到哪個地方。
就率軍追過去,匈奴的糧食不足以長時間支撐。
他們一般會在夏季到冬季之前,匈奴到漢朝邊境搶一些物資。
匈奴的目标不定,有時候漢朝邊境的漢軍被匈奴偷襲得猝不及防。
去年匈奴遭受巨大損失,也多虧了劉章提供的消息。
這種情況不一定每次都準,還不如主動尋找匈奴。
盡可能多地消滅匈奴,霍去病并不覺得劉章這樣的做法不對。
他也是為漢朝出一份力,他現在年紀小。
也上不了戰場,用這樣的方式讓漢軍獲得勝利。
讓邊境各郡百姓減少損失,所以說劉章的用意是好的。
“陛下,臣覺得紅侯一番好意。
不管準不準,還請陛下不要責怪他。
”
等春暖花開之時,漢軍會去那幾個郡。
匈奴來之前就埋伏,再派一部分漢軍去漠南草原尋找匈奴。
“吾不會怪他,若是他每年都能算出匈奴大概入侵大漢邊境各郡的時間。
這有利于漢軍取勝,若是匈奴不來,那更好。
”
那樣邊境的百姓少受損失,等今年春暖花開,劉徹會派軍繼續抗擊匈奴。
既然劉璋說五到六月匈奴會來入侵,那就派一部分漢軍埋伏着。
漢朝邊境各郡一直高度防備着,用幾年的時間将匈奴徹底消滅。
劉征臣默默地聽着,她感覺來得不是時候。
他們正商議着大事,她一個女人不該參與。
劉徹毫不在意被劉征臣聽到,他的侄女這些年受了不少苦。
“匈奴最大的劣勢就是人少,匈奴那邊不能種糧食,依靠搶掠不是長久之計。
”
匈奴的裝備也不是很好,隻有匈奴單于的嫡系衛隊才能獲得好裝備。
“我們對匈奴要做到以戰養戰,遊而擊之。
可以不與他們正面硬碰硬,消耗他們的有生力量。
”
這個時候,匈奴的總人口才二百多萬。
能參加戰鬥的匈奴人男女也就五十多萬,剩下的就是老人和小孩。
不具備太強的戰鬥力,匈奴搶過去的糧食,又很快被漢軍奪回來。
匈奴還損失了馬牛羊等牲畜不計其數,所以匈奴的損失最大。
漢朝總人口三千八百多萬,隻要跟匈奴慢慢耗下去。
匈奴絕對支撐不了太久,最好的辦法就是以戰養戰。
“其實就是很簡單。
派一支騎兵部隊。
在草原上尋找匈奴。
以偷襲為主,偵查匈奴的活動地點。
搶匈奴的,吃匈奴的。
”
劉章把以戰養戰的戰略詳細地說出來了,還要對匈奴進行持久戰。
劉章的戰略思想跟霍去病不謀而合,霍去病也決定用這種戰略對付匈奴。
“妙哉!若是以戰養戰。
那豈不是可以減少大漢國财力支出。
”
“是的,搶奪匈奴的馬牛羊,成為漢軍的戰利品。
将這些賣到大漢内地,漢軍可以獲得收入。
”
如果匈奴追過來了,就把這些馬牛羊丢棄。
若是追來的匈奴人多,不與他們硬拼。
讓自己的戰馬快速奔跑,擺脫對方的追擊。
如果對方人少,就對匈奴圍而攻之。
在最短的時間内結束戰鬥,戰利品遠遠沒有自己的生命重要。
能群毆盡量不單挑,漢軍可以以多打少。
不用跟匈奴講那麼多規矩,盡可能多消耗匈奴的人口。
久而久之,匈奴就無法對漢朝構成巨大威脅。
劉徹聽劉章說得頭頭是道,不知道他的實際指揮能力如何?
再過幾年,派劉章去抗擊匈奴,檢驗一下他如何運用以戰養戰的戰略。
劉徹也希望漢朝有衛青這樣的将領,他也需要培養一些年輕将領。
“陛下可以考慮建立軍事學院,把曾經發生過的戰事。
用來培養軍事人才,讓大漢擁有源源不斷的将領。
”
劉章想到建立幾座軍事學院,系統地培養軍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