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後記

首頁
    當敲打完“全文完”這三個字的時候,餡餅忽然有一種虛脫的感覺。

    不是矯情,是實實在在的乏力感 兩年了 《重生之衙内》終于完本啦 開始創作這的時候,絕未曾想到,會寫這麼長,7oo多萬字。

    餡餅雖然還在讀初中的時候就開始嘗試碼字,寫小說。

    但是過去這麼多年來,寫的所有完本與未完本的部加起來,字數恐怕也及不上《衙内》。

    那時流行小說,一百多萬字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譬如《鹿鼎記》,五大本呢。

    就算是看,也要看十來天甚至半個月。

     但是《衙内》,一寫就是七百萬字。

     這個後記,我沒打算打腹稿,就是和大家随便聊聊心裡話,想到哪裡就是哪裡,所以不會有什麼文采,更不會有什麼章法,大家權當是和餡餅聊天說話吧。

     并不是每寫一本書,都一定得寫個後記。

    不過《衙内》傾注了我太多的心血,兩年的時光幾乎全部撲在這了,有些話,是真想和大家聊聊。

     知道有幾十萬人在看這本書,餡餅心裡多少有點得意之情。

    并非每個人講故事,都有幾十萬人願意去聽的。

     《衙内》這本書,我是真的在用心寫,其中加入了我自己太多的理念。

    我很清楚,書中的很多理念,在現實之中,永遠都不會有實現的可能。

    我給大家勾勒的,其實是一個美好的夢想,一個不可能存在的烏托邦。

    但我還是要寫,要去讴歌一些美好的品德。

    我們已經失去了太多的東西,不能再失去理想,如果萬一連理想都破滅了,那麼,我們至少還剩下夢想。

     夢想,是每一個人賴以掙紮着生活下去的最後的精神支柱。

     請原諒我說得如此沉重,現實原本就充滿着無奈。

     所以有這麼多人在網絡,在虛無缥缈中yy,以便娛樂一下自己。

     記得我曾經和大家說過,《衙内》的創作初衷其實很簡單,一點都不複雜。

    我在網絡的時間,并不長,o9年上半年開始的吧。

    那個時候,我在打工,工作之餘,自娛自樂,想寫一本有關五代十國的曆史小說娛樂一下自己。

    可憐,那時我還根本不知道,有起點這個,應該說,根本就不知道有任何的存在。

    我對寫書的概念,還完全停留在上世紀年代,非常的傳統,認為寫書要先寫完,然後給出版社投稿,他們覺得不錯,才有可能表。

    網絡小說這種模式,我一點概念都沒有。

     那麼計劃之中五代十國的這,怎麼又跟《衙内》扯上關系了呢?這中間還真的有内在聯系。

    因為要寫五代十國,就必須查資料。

    縱算是自娛自樂,我也不願意寫一本完全沒有曆史常識的小說。

    故而我就上網查資料。

    結果就查到了《血染刀鋒八十年——殘唐五代史》這本書,嚴格來說,當時是在天涯社區的一個帖子,就像起點的小說一樣,是每天更新的。

    現在應該是早就出版了。

    大白話的書,寫得很有趣味性。

    我很喜歡看。

    後來看完了,覺得不過瘾,又搜有關這段曆史的小說,搜到了起點的《北唐》。

    很好看。

    在這裡,鄙視《北唐》的作者“蠶室廢人”,并且是嚴重鄙視這厮,以前的時候,一天能兩更,現在一個季度兩更我看《北唐》的時候,《衙内》還不知道在哪,結果現在《衙内》7oo多萬字完本了,這厮的《北唐》才一百二三十萬字,離完本遙遙無期。

    嘿嘿,《北唐》我是全程訂閱的,所以我可以理直氣壯的鄙視他當然,除了更新讓人無法忍受之外,這書沒别的不好。

    也不妨礙我向讀者們推薦,前提是你要有心理準備——一個季度等兩章更新的準備不過已經表的這些,你看了不會後悔的。

     好了,廢人把我害了。

    看完了,等更辛苦,沒書看了。

    我隻好去搜其他題材。

    嗯,對官場文,我比較喜歡看,算是一個官文的粉絲。

    結果搜到了《官道》、《仕途風流》等,有的看完了,比如說到的這兩本,有的沒看完,看了一部分,沒有往下看的動力。

    所以這些書的名字,我就不寫出來了,省得惹禍。

     又看完了,等更呢 無聊啊 哼哼,這些家夥不肯更新,我自己寫 于是,就自己開始寫了。

     聲明一句,我當時沒有看網絡小說的經驗,所以對于這種一半,下面沒有了的情況很不理解。

    以前在書店買書,怎可能買到一本沒寫完的小說呢?你 其實o9年上半年那會,參軍和老斷的更新還是比較穩定的,但我那時沒一點每天更新的概念,所以他們一天就算更一萬字,我也覺得不夠看。

    呵呵,相信很多讀者都和我一樣,有這樣的體會。

     順帶說一下,我不但是路遙的粉絲(《平凡的世界》作者),也是王小波的粉絲(《時代三部曲》作者),這兩位的大作,在我認為,是絕對的經典,風格完全不同,但一樣的天縱奇才,才華橫溢,令人高山仰止。

    沒有看過的朋友們不妨去看看。

    但聲明一點,年齡在二十五歲以下的,可能不會喜歡。

    所以路遙先生和王小波先生的名字,諸位能夠在《衙内》裡看到的。

     正是因為對王小波先生的“盲目崇拜”,令得《衙内》在創作之初,犯了網絡小說的一大忌諱——第一人稱。

     對,《衙開始的三百三十二章,就是用第一人稱寫的,這一點,本書的老讀者都清楚。

     原因已經說過了,我那時對網絡小說的創作方法,沒有一點經驗。

    自以為王小波先生用第一人稱寫書,能夠如此打動人心,那麼我用第一人稱寫書,應該也沒有問題。

    我忘記了一點,那就是我與王小波先生之間,筆力的差距。

    他能這麼拽,我不能 所幸我做了一個十分正确的選擇,我選擇在起點開始我的網絡小說寫作 當時我可是根本不知道,起點是最大的原創。

     很明顯,我如果是在其他寫《衙内》,這本書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績。

    大環境能夠決定很多東西。

    起點擁有全國最大的網絡者群,這是基本的前提。

     第一人稱令得《衙内》失去了很多的讀者,影響至今。

    我不謙虛地說,如果不是第一人稱的問題,現在本書的訂閱數,應該會多兩成以上。

     幸好在大家的支持和鼓勵之下,我堅持過來了。

     事實上,這兩年裡,我一直都在不斷地修正我的寫作方式,不斷地總結原因,分析得失。

    我以前就是做這個工作的,凡事必須總結,必須分析,以便提高。

    不然就會被炒鱿魚。

    現在對起點的規則比較了解了,對競争殘酷的現狀也比較了解了。

    越是了解,我就越是覺得僥幸。

    竟然,在這樣殘酷的競争之中,一個新手,用第一人稱寫書,也能夠當飯吃 我自己分析,這中間有一個很大的原因,那就是寫這本書的時候,我傾注了自己的感情,換一句話來說,我是很用心的在寫,寫出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和感受。

    而不僅僅是在碼字。

    雖然明知是烏托邦,也當做心中的理想而寫。

     有一些讀者,很少的部分,似乎對餡餅寫的某些章節,很不認同,有“拍馬屁”的攻擊之語。

    以前餡餅的答複是形勢格禁,不得不然。

    其實不是這樣的,我那是為了節約時間,不想長篇大論的說道理。

    真實的原因是,這是我心中的理想啊我希望,我渴望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管理團隊,這樣子去做啊。

    所以我才這樣寫 我很不幸,能夠分清現實和小說的區别。

    若是就此生活在我自己的小說之中,該有多好呢 另外,之所以很多讀者願意支持餡餅,我想還和我的敬業精神有關。

     這麼說很不謙虛,但是事實 有關這個方面,我就不多說了。

    我以前認為,這是因為有嚴格的訓練。

    為别人工作的時候,不敬業就意味着失業。

    故此養成了習慣。

    然而仔細想想,不是這麼回事。

    敬業的原因,還是在為别人工作。

    這個别人,就是你們啊——我的讀者們 想想看,有那麼多人在等着我更新,焉能自我放松? 其實我堅持日更萬字,偶爾爆的同時,讀者們很高興,我自己更高興。

     柳俊說過,為什麼當官,就是成就感使然。

     得到讀者的認同,而且是認同我的人品,這難道不是成就感嗎? 我爆的時候,讀者們在書評區表揚我,我真有飄飄然的感覺,嗯,那感覺,非常的棒。

    真的 我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我還是能夠一如既往的,以最飽滿的熱情,向你們大家奉獻我的靈感,我的真誠 《衙内》寫得并不好,至少不能算很好。

    這一點,我知道。

    因為的特點決定了網絡小說的質量。

    有很多情節,是不必要的。

    還有一些情節,是為了迎合的潮流,硬加上去的。

     在書評區,餡餅曾回複過一個帖子,基本上,本書的情節分為三大部分。

    官場鬥争部分,是最多的,也是餡餅最拿手的。

    這個部分,包括了施政措施。

    寫這些情節的時候,餡餅文思泉湧,下筆如有神,幾乎毫無窒滞,每次均是一氣呵成。

    第二部分,就是感情部分,被攻擊得比較多。

    我承認,主要是因為缺少實際經曆。

    這玩意,一定要有“實戰”才能找到感覺。

    這個不比官場部分,可以打打馬虎眼,霧裡看花。

    感情嘛,誰沒有經曆過?寫得真假,入眼便知,哄不了人。

    看來以後再寫感情戲,得找一個實戰經驗豐富的顧問了,呵呵……第三個部分,着墨最少,就是所謂的爽文,踩人橋段,狗血橋段,裝十三橋段。

    老實說,這個東東,最讓餡餅痛苦。

    完全沒經驗,全然的閉門造車。

    跟了《衙内》兩年,也就是說,諸位和餡餅打了兩年的交道,餡餅是個什麼樣的人,大家心裡基本也有點譜了。

     就是一老實人啊 平日裡和鄰睦友,出門小心謹慎,都不和人紅臉的,遑論踩人了? 這樣的橋段,還要花樣翻新,變着法子去踩人,叫餡餅情何以堪 說起來不信,每次我寫到這種橋段的時候,心裡頭總是在為那個被踩的角色着想。

    有時候為了寫作的需要,在心裡将該人想得如何的可惡,如何的不堪,需要狠狠虐他,但……最後,卻總是下不了狠心,總是不知不覺為他着想去了。

     叫老實人寫惡少,就是這麼個結果。

     畢竟,餡餅也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