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兩千一百一十三章 上将号航空母艦

首頁
    會,至少要在何武系内部統一意見。

     而柳俊的意見,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外界的人,很難想象柳俊對何武系的影響力,到了何種程度。

    要打造強大的水面作戰力量,并非朝夕之功。

    也許等共和國的航母戰力真正成型之日,正是新生代領導人登上神壇之時。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柄利劍,是專為柳俊這一代領導人打造的。

     何東進說道:“上将号比較而言,隻能算是型航母,常規動力,作戰航程和作戰能力都受到很大的限制。

    真正對抗的能力,是不具備的。

    主要是起個訓練和摸索經驗的作用。

    ” 何東進盡管是堅定的“航母理論”支持者,對“上将号”的作用還是有着客觀清醒的認識。

    那些以為憑借一艘航母就能打造海上強國地位的想法,都是不切實際的。

     武秋寒雙眉微微一皺,說道:“我還是那個看法,不适用。

    花費太大。

    ” 這也是武秋寒一直以來,反對建造大規模航母戰鬥群的理由。

     “上将号”本身,不是核動力航母,如何東進所言,作戰航程和作戰能力都大受限制。

    與美國十萬噸級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比較而言,完全不在同一個層級之上。

    而且最少需要擁有三艘在役航母,才能真正形成航母戰力。

     型常規動力航母縱算形成了作戰能力,面對數量和質量都占絕對優勢的“假想敵”,真正開戰,說白了就是幾個活靶子而已。

    但維護一個航母戰鬥群,卻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金。

    單純從經濟上算賬,這個性價比很低。

     何東進笑道:“秋寒,你還是死抱着你那個潛艇戰略不放……” 武秋寒也不否認,淡然說道:“潛艇省錢省事,目标也沒有那麼明顯。

    威懾力遠遠大過水面艦艇,我認為現階段還是應該以展水下戰力為主。

    ” 說起來,武秋寒的觀點,與二戰時德國海軍元帥鄧尼茨有些類似,與前蘇聯的海軍決策層的觀點也很相近。

     德國因為地域關系,傳統上6軍強,海軍的展,一直趕不上英國等老牌海上強國。

    展大型水面艦艇,目标大,很容易引軍備競賽。

    尤其重要的是,大型水面艦艇對造船技術,電子技術以及艦載武器裝備的要求極高,是一個綜合性的大工程,需要長時間的技術積累,對國力的要求也很高。

    在大型水面艦艇方面和海上強國搞硬碰硬的競争,獲勝的難度很大。

    二戰期間,德國海軍上将鄧尼茨就提出了潛艇的狼群戰術。

    以成群結隊的潛艇,切斷大英帝國的海上運輸線,活活将英國拖垮。

    應該說,鄧尼茨這個潛艇戰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若不是美國海軍及時參戰,為英國商船護航,英國真有可能撐不過去。

     德國盡管是二戰的戰敗國,鄧尼茨本人卻受到了普遍的尊重,甚至他的敵人也對他贊譽有加。

    他獨創的狼群戰術,也被世界各國海軍視為經典戰略,廣為研究。

     前蘇聯在冷戰期間,就采用了鄧尼茨的潛艇戰略。

     因為電子設備、艦載機及其他武器裝備方面,前蘇聯的技術實力遠遜于美國,蘇聯決定放棄展大型航母戰鬥群,轉而全力展潛艇。

    在美國建造出全世界最大的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同時,前蘇聯造出了全世界最大的核動力戰略核潛艇——台風級戰略核潛艇。

    水下滿載排水量過三萬噸,是真正的龐然大物,深海巨獸。

     除了戰略核潛艇,前蘇聯還大量建造攻擊核潛艇和常規動力攻擊潛艇。

    全盛時期,前蘇聯海軍擁有的潛艇總數過三百艘。

    前蘇聯海軍司令曾自豪地說,美國的航空母艦遊弋在全世界的海面,蘇聯的潛艇則遊弋在全世界的水下。

     如果美國需要,可以在二十四小時内打擊全球任意一點,蘇聯的潛艇也一樣能夠做到。

     正是因為前蘇聯這個強大無比的潛艇戰鬥群存在,蘇聯一直被視為海軍強國,他們為數衆多的潛艇對美國龐大的航母戰隊造成了緻命的威脅。

    根據軍棋推演,一旦戰争爆,美國的航母戰鬥群有可能被前蘇聯的水下戰鬥群在短時間内基本摧毀,完全喪失戰鬥力。

     整個冷戰期間,前蘇聯的水下部隊,一直是美國海軍最大的心病。

     相對而言,展潛艇在技術上、資金上的要求,遠遠低于展大型水面艦艇戰鬥群。

    作為總裝備部部長,武秋寒青睐這種“廉價”的殺手锏,也就在情理之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