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兩千零一十章 魏甯生與劉天明有矛盾

首頁
    ,就任四海貿易公司的總經理,和百島市經貿委脫鈎,結算清楚了經貿委最初給的那筆啟動資金……” 周良臣理順了自己的思路,不徐不疾地向柳俊彙報情況。

     柳俊問道:“怎麼結算的?” “按照銀行利息,一次性本利歸還,另外還送了經貿委兩台桑塔納轎車,算是紅利。

    ” 周良臣謹慎地答道,遣詞用句均很注意,盡可能向柳俊轉述客觀事實,不加上自己的主觀判斷。

     柳俊微笑點頭。

     看來周良臣對此事着實花了一番功夫去了解,估計和瞿浩錦曾經對此事批示過有關,周良臣覺得此事比較重要,便做了深入的了解。

    對于秘書人員的這份政治敏感性,柳俊還是比較肯定的。

     得到柳俊的鼓勵,周良臣略略有點興奮。

    不過很快就将這股興奮之情強壓了下去,進一步端正了坐姿,繼續彙報。

     “八六年四海貿易公司與百島市經貿委脫鈎之後,獨立經營了一段時間,後來再次挂靠到經貿委的名下,是在八八年吧。

    九一年的時候,百島市發布了一個任命文件,任命張萬忠為百島市經貿委副主任,享受副處級待遇。

    這個任命,到九六年才撤銷。

    當時,張萬忠已經當選為百島市政協的副主席,私營企業家協會的副會長。

    ” 周良臣說的這個情況,倒也不是百島市獨有,更不是張萬忠一個人破例。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各種所有制的經濟體蓬勃發展,但相關的立法工作嚴重滞後,對于各種經濟實體的産權沒有明确的界定。

    而且當時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幹部群衆,思想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對于個體經營者和私營公司嚴重不信任,隻相信國營企業。

    為了方便經營,也為了規避有關的法律風險,個體企業和私營企業紛紛挂靠國家單位,給自己找一個“保護傘”。

     很多個體經營者通過這種挂靠,加上一些私下運作的手段,被挂靠單位授予官職的情況并不鮮見。

    因為幾千年官本位思想的影響,我們的國人,大多數都希望自己頭上有一頂烏紗帽的。

     “四海公司真正和百島市經貿委脫鈎,是在九八年。

    完全出去,更名為四海國際集團。

    張萬忠是董事長兼總裁。

    零四年,四海集團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這個時候,有關四海集團産權的争論就開始爆發了。

    百島市商業局認為,四海集團應該是屬于國家的資産,不是張萬忠私人的産業。

    理由就是四海集團的初始資本金,是由百島市經貿委提供的,四海集團理應是經貿委下屬的企業。

    張萬忠是經貿委的幹部,被委派管理四海集團而已。

    四海集團應該收歸國有,由商業局負責管理。

    商業局還另外任命了四海集團的董事長和總經理,要求接管四海集團的所有業務。

    張萬忠不承認四海集團是國有企業,認為他早已經歸還了百島市經貿委的開辦資金,還另外贈送了兩台小車作為答謝,四海集團已經完全和經貿委脫鈎,後來隻是挂靠,也上交了管理費。

    四海集團的産權是很清楚明晰的。

    這個事情,一直從百島市鬧到了省裡。

    魏省長比較認同張萬忠的意見,但是劉天明省長卻認為百島市商業局的意見有道理,為了這個事情,一直存在争論。

    後來在常委會上都提出來讨論過,瞿浩書記指示說按照相關的法律辦理,不能讓國家吃虧……” 應該說,這個事情盡管比較複雜,周良臣基本上解說清楚了。

     難怪周良臣想要向柳俊做個專門彙報,這件事最少折射了兩個方面的信息。

    第一就是魏甯生與劉天明之間,意見截然相反。

    魏甯生認為四海集團應該私有化,劉天明卻堅持要收歸國有。

    一個省長,一個常務副省長,均是本土籍幹部的旗标人物,在同一個問題上出現如此截然相反的意見,本身就很值得深思。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魏甯生與劉天明之間,存在着矛盾,也許這個矛盾還不淺。

     第二就是瞿浩錦的态度。

    瞿浩錦盡管指示按照相關的法律辦理,但明言不能讓國家吃虧,那麼還是傾向于支持劉天明的意見。

     現在瞿浩錦剛剛離任,魏甯生立即舊話重提,将此事捅到了柳俊面前,内裡是不是有什麼玄機,确實也值得好好考慮一下了。

     柳俊輕輕颔首,身子往真皮轉椅裡靠了進去,雙眉微微蹙了起來。

     周良臣就知道,自己可以離開了。

    當下給柳俊續滿了茶水,小心地退了出去。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