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長批評得很正确,我們丹陽的經濟發展,确實是不盡如人意,雖然和底子差基礎薄弱有一定的關系,但最主要的還是主觀上的問題,省長視察丹陽之後,我們召開了好幾次常委會議,專題研究今後數年丹陽市的經濟發展方式……”
鄧文談起了一些具體的發展方法。
不強調客觀因素,這也是鄧文的高明之處。
總是在柳俊面前大談客觀困難,可讨不到歡心。
柳俊當年孤身進入a省,接手長河高新區的時候,是何等的一個爛攤子?不到三年時間,硬生生建起一座玉蘭新城,又是何等的了得?
“具體的經濟發展措施以及具體的項目,我們今天暫時不談了。
我已經跟經研室的同志談過了,他們這幾天就會啟程去丹陽市,對丹陽的經濟現狀再做一個全面的了解,搞一個中短期的發展規劃出來,到時候我們再具體商量。
”
柳俊擺了擺手,說道。
所謂經研室,是省政府經濟研究室的簡稱。
這個單位,是柳俊擔任省長之後親手組建起來的,直接向柳俊負責,主要任務就是調查了解全省各市的經濟現狀,提出今後的發展規劃,算得是柳俊在經濟建設上的智囊團。
這個經研室常備人員并不多,十來個人罷了。
但他們的特邀成員可是不少,全都是省内着名的經濟專家,以及一些退休的高級領導幹部。
這些人既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對經濟建設頗有心得,提出來的建議和規劃往往十分中肯,能夠給柳俊提供很好的參考。
柳俊始終很清醒,主政一省,單純憑經驗,憑一個人是很難做好的。
必須集衆人之智,集思廣益才能做好這個工作。
為了不引起“誤判”,經研室每次做出來的規劃,柳俊都要發往各省直單位和下屬地市進行廣泛的讨論,征求第一線幹部群衆的意見。
從目前的情形來看,經研室還是發揮了十分良好的效用。
鄧文被柳俊掐住了話頭,微微一怔,心裡多少有些不大高興,自然也不會在臉上帶出來。
掌握談話的主導權,原本也是領導的“特權”。
“鄧文同志,你是市委書記,抓大事的,起步要高,眼界要廣。
如同你所說的那樣,丹陽的經濟發展落後于其他城市,有客觀原因,更主要的是主觀原因。
思想上解放得不夠,部分幹部,包括領導幹部,有一種惰性,得過且過的心思很嚴重。
總是認為,丹陽基礎差,底子薄,經濟發展不起來,是應該的,與自己無關……這種思想,才是制約丹陽發展的最大障礙!”
柳俊不徐不疾地說道,語氣依舊比較平靜,并沒有表現出多麼“激動”,仿佛朋友之間在娓娓交談。
鄧文心裡怎麼想的,不得而知,至少面上是露出了深思的神情,說道:“省長教導得是,這個懶惰思想,确實在很大一部分幹部中還存在着……”
柳俊淡然一笑。
他知道鄧文心中有顧慮。
鄧文今天從走進他的辦公室那一刻起,恐怕腦袋裡的每一個神經都繃緊了,滿腦子都是“路線”,生怕一個應對不當,被自己抓住了把柄。
在這種氣氛下做“傾心交談”,效果如何,可以想見。
但柳俊認為,不管怎麼樣,這個“傾心交談”必須要進行。
柳俊深知,要想自己的施政理念能夠被越來越多的幹部接受,首先就要引導他們認同自己的理念。
這個工作,僅僅依靠省長的權威去推行是遠遠不夠的,像鄧文這樣主政一方的市委書記,如果在内心深處并不認同自己的理念,在執行省政府經濟建設方略的時候,力度可想而知。
這樣的市委書記市長還有很多,柳俊也不可能将他們全部換掉。
“鄧文同志,作為一把手,最主要的工作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用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這個話,我和原南市的吳興平同志也談過,他也和你一樣,深有感觸。
”
鄧文聽到這個話,心裡暗暗一驚。
柳俊忽然提起吳興平,話中之意,鄧文聽得出來。
論資曆,鄧文比吳興平要老。
在體制内幹部看來,吳興平屬于那種運氣極佳的“直升機幹部”。
原本省委辦公廳的一個普通處幹,“福星高照”,被瞿浩錦看中,成了省委一秘,自此官運亨通,外放玉蘭市擔任宣傳部長不到兩年,馬上就提拔為原南市委書記,晉升速度之快,幾乎要直追眼前這位全國最年輕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