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轎車行駛在聖彼得堡市寬闊的大道上。
陪同的俄方人員向柳書記介紹聖彼得堡市的基本情況。
聖彼得堡是俄羅斯最大的港口、第二大城市,位于波羅的海芬蘭灣東岸,涅瓦河口。
面積為六百零七平方公裡,城市總人口為五百四十多萬人。
聖彼得堡是一座水上城市,河面面積超過全市總面積的百分之十。
由于河流縱橫,風光秀麗,所以它素有“北方威尼靳”之美稱。
聖彼得堡由三百多座橋梁相連,它的河流、島嶼與橋梁的數量,均居俄羅斯之冠。
這座由俄羅斯一代雄主彼得大帝親手締造的大城,最初建造的目的就是使俄羅斯學習西方,學弄欽洲,學習資本主義的先進。
并在聖彼得堡推行歐洲的紳士風度,舉辦舞會、推行法語、開辦學校,被稱為“俄羅斯最歐洲的城市”0
聖彼得堡是俄羅斯的曆史縮影、教育之都、文化中心,更被譽為俄羅斯的北方首都。
聖彼得堡曾經是普希金所贊頌的俄羅斯“通往歐洲的窗。
”是世界最着名的旅遊城市之一。
東正教的人文景觀在這裡比比皆是。
不論是聞名遐爾的艾米塔什博物館,獨具恢弘氣勢的彼得宮,傳統經典的古典芭蕾,還是街角的畫家,都透露出一種異于西方國家獨一無二的氣息。
市内古建築群享有盛名,大型建築都具有西歐風格。
有許多名勝古迹,如冬宮、夏宮,都是值得觀光遊覽的地方。
在俄羅靳國内有這樣一句諺語:“沒去過聖彼得堡,就沒有真正到過俄羅斯。
”
聖彼得堡已經有三百餘年的曆史。
十八世紀初,彼得大帝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島上建立了彼得保羅要塞,後擴建為城,稱聖彼得堡,為帝俄時代的通海門戶。
自一七一三年起兩百餘年年内它一直是俄羅斯帝國的首都,二十世紀初改稱彼得格勒。
一九二四年為紀念列甯而更名為列甯格勒,一九九一年又恢複原名為聖彼得堡。
在曆史上,聖彼得堡曾是俄羅斯的政治、文化和工業中心,現為俄西北聯邦區的首府。
俄羅斯曆史上9!i許多着名人物都與聖彼得堡的名字有着密切的聯系。
例如,俄羅斯偉大的詩人普希金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光都是在這裡度過的;柴可夫斯基、格林卡等音樂家也都在這裡度過了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光,俄羅斯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着』罪與罰》也是在這裡完成的。
窗外不時閃過一棟棟充滿歐洲風情的建築物,也印證了俄方人員的說法。
聖彼得堡市政府機關辦公地點,本身也是一處着名的旅遊景點,叫做斯莫爾尼宮。
斯莫爾尼宮(s仉。
《幾y)位于聖彼得堡市的東北部,在涅瓦河轉彎的地方,是一座外觀典雅的三層建築,建于十九世紀初期,原為貴族女子學院。
”斯莫爾尼”一詞來自俄語的“瀝青”初建時這裡屬于瀝青廠。
斯莫爾尼宮位于聖彼德堡市中心,整體色彩和皇村的葉卡捷琳娜宮的色彩一樣,清爽幹淨的藍白相間,是巴洛克風格和俄羅斯風格的融合,在聖彼德堡的教堂裡,相當具有代表性。
斯莫爾尼宮主體建築的兩翼伸出,組成宮中的主要庭院。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又在正門增建八根壯麗的圓柱和七個拱形門廊,和其右側巴羅克式建築風格的斯莫爾尼修道院渾為一體,合稱斯莫爾尼建築群。
斯莫爾尼宮具有濃帑的革命傳統。
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期間,布爾什維克黨軍事革命委員會設在斯莫爾尼宮,為十月革命司令部。
列甯在斯莫爾尼會議大廳發表對俄國公民的号召書,宣布一切政權歸蘇維埃。
是年十一月中旬至次年三月份,月列甯曾在這裡辦公和居住過。
會議大廳、三樓列甯第一間工作窒、二樓列甯工作室和起居室,為斯莫爾尼宮的之處革命聖地。
會議大廳以白色大理石裝飾。
工作室和起居窒陳設簡樸,後曾改為文獻陳列室。
這裡建有馬克思、恩格斯及列甯的紀念碑。
在涅瓦河左岸,矗立着一座高貴典雅的斯莫爾尼複活修道院。
斯莫爾尼宮是一座外觀典雅的三層巴洛克式建築,極其豪華。
其部分房屋曾是寄宿學校,但由于修道院的樓舍不适合作教室用而遷出
直到一九一八年首都遷到莫斯科為止,這裡一直是蘇維埃政權的中
俄羅斯一直實行“讓景于民”的政策,縱算在首都莫斯科,總統辦公地點的克裡姆林宮也是對外開放的。
遊客們可以進去遊覽,教徒可以在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