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七十九章 興與衰 到底由誰定

首頁
    “為什麼不去洛陽城裡了?” 李玉婠很是好奇。

     周元道:“因為沒有必要了,要了解一個地區的生活水平,不要去看經濟發達的城區,而要去看當地最普通的人,是過什麼樣的生活。

    ” 李玉婠想了一下,才點頭道:“你說得對,他們過得還不錯,桌上有肉。

    ” 四個月多月能改變什麼?能收足糧食,能修繕房屋,桌上能有一盤肉。

     這種驚人的改變就發生在中原,這個有幾百萬難民,人人流離失所的地方。

     這裡曾是大晉最貧窮落後,最苦難的地方。

     這裡如今是大晉最好的地方之一,連普通的人都有飯吃。

     鄧肅做得很好。

     張白龍做的也好。

     張白龍雖然造反,但分了田地,組織起了百姓種地,沒耽誤春耕。

     仗打輸了,但鄧肅接手之後,竟然安排各地捕快駐軍幫忙秋收,并不要銀錢。

     這非但緩和了官府與百姓的關系,還挽救了糧食。

     這片土地上的人啊,隻要給他們一點點生存的空間,他們就能把日子過好。

     可惜大多數王朝,連那麼一點點空間都沒給留。

     這千古的興衰,看來也并非是王朝決定的,而是百姓決定的。

     百姓興,則天下興,百姓亡,則天下亡。

     周元一路向北,趕往大同府,所見村落,皆在逐漸恢複生機。

     這一片土地在煥發出不屬于這個時代的活力! 一條鞭法和攤丁入畝,當真是定鼎千秋的偉大改革啊。

     帶鄧肅來中原,當真是沒有錯。

     “聖母姐姐,我們最開始選擇的路是沒錯的。

    ” 周元由衷感歎道:“這片腐朽的土地,必須要用一條鞭法和攤丁入畝穩定經濟,穩定賦稅,開天下之根基。

    ” “這隻是第一步。

    ” “第二步更好走了,由經濟基礎進一步促進資本主義萌芽,促進商業的繁榮,促進内需。

    ” “而龐大的内需會促進手工業的發展,促進技術的革命。

    ” “而技術的革命會極大改變世界的面貌,改變人文,進而改變文化和思想。

    ” “這片土地的浴火重生,或許真的不需要遭受百年的苦難,遭受難以想象的痛處。

    ” “它可以在曆史的浩蕩大潮之中,實現自我救贖,自我變革。

    ” 李玉婠看着周元的眼睛,搖頭道:“我聽不懂。

    ” 她很快又道:“但是我能感受到你的情緒,你在說一件偉大的事,你的目标似乎并不止是天下太平。

    ” 周元笑了笑,沒有順着話說下去。

     太早,一切都還太早了。

     路還很長很長,或許需要幾十年,或許是一兩百年,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周元的野心沒有那麼龐大。

     他隻是下意識捏了捏李玉婠細嫩的臉頰,輕聲道:“我希望我們能見證奇迹,文明的奇迹。

    ” 李玉婠把他的手拍開,捂嘴笑道:“我看你現在似乎要跟我讨論生命的奇迹了,但生孩子這種事,我想還是再往後擱置一下比較好。

    ” 周元愣了愣,随即大笑出聲。

     他發誓這次隻是心情激動,并非是故意要占便宜。

     他笑着躺了下來,頭枕在李玉婠豐腴的大腿上,笑道:“我睡一會兒,下車的時候喊我。

    ” 低頭看着他近在咫尺的臉,李玉婠輕輕吻了下去,給了周元一個措手不及。

     然後她低聲道:“大英雄,别忘了高麗。

    ” “嗯…” 周元蹭了蹭她柔軟的肚子,沉沉睡去。

     …… 經過好幾天的趕路,周元兩人終于到達了大同鎮。

     經過長時間的籌備,一百輛馬車已經整裝待發,超過三百人的護送隊伍也做好了一切準備,隻等周元一聲令下了。

     偌大的莊園的廣場上,擺了幾十張大桌,三百多人全部圍在一起,吃上了宴席。

     周元端起了酒杯,看向在場衆人,大聲道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