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師後國在北,車師前國在南,滅掉車師前國後,再往南就是山國,而山國南面就是樓蘭。
此刻的淩甯率領一萬多騎兵,一萬多西域大軍,已經兵臨車師前國的王都。
本以為車師前王也會像車師後王那樣逃之夭夭,但是并沒有出現那種情況。
這位車師前王趁着淩甯殺來的時候,加強了城牆防禦,準備了大量防守用的物料,将士和百姓齊心協力,準備和王都共存亡。
“殿下,車師後王被百姓唾棄。
但是這位車師前王則不同,他登基三年來,體恤将士,減輕賦稅,施行仁政,車師前國的百姓很尊敬他,所以面對我們的入侵,他們軍民一心,願意死守城池。
”韓破虜将查到的情況說了出來。
淩甯道:“西域小國也有能力不俗的明主,給這位車師前王幾年時間,他很可能會吞并車師後國、蒲類國,成為西域一位霸主。
既然是位有能力的人,那本王就給他一次機會。
”
說着,淩甯親自修書一封,用箭綁着書信,将箭射進了王都内。
很快,這封信就被送到了車師後王的手中。
車師後王二十多歲,典型的西域男子,長相很英俊,深眼眶、高鼻梁,茂密的頭發。
他的名字叫托依汗,含義是孔雀。
在佛教中,孔雀是一位神明,能夠滅除一切毒害和災難,保佑衆生安樂。
可見托依汗被其父親寄予了厚望。
看着手中的信封,托依汗輕歎一聲,忍不住說道:“我現在最後悔的決策,就是一時糊塗,聽從匈奴的蠱惑,出兵加入聯合大軍,害得現在涼州衛兵臨城下,悔之晚矣啊。
”
感慨之後,他打開了信封。
本以為信上面的内容是大魏甯王的威脅或者嘲諷,但浏覽之後,才發現完全不是,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隻見信上寫道:
“托依汗,本王直接稱呼你的名字吧,這封信不是為了炫耀涼州衛的強大,也不是威脅你投降。
”
“本王領兵來此後,聽說你積極實行仁政,減輕徭役賦稅,甚是仁義。
故而本王心生欣賞,特此修書一封,與你談一談。
”
“如今天下又到了變局之時,若無強盛國力,在四方碾壓之下,恐成飛灰。
本王不知匈奴冒頓對你做出什麼許諾,但是在本王看來,那些許諾不可能成功,隻是拖你們下水的謊言罷了。
”
“本王并非信口開河,原因有三。
”
“其一,車師前國的地理位置,注定會成為交鋒的戰場,所以車師前國難逃廢墟之厄運。
”
“其二,車師前國既沒有足夠的戰略縱深,也沒有雄厚的兵力,一旦開戰,以車師前國的物資儲備,能耗上幾個月?”
“其三,西域諸國人心各異,在我看來,所謂的結盟,就是一盤散沙,難成氣候。
”
“車師前國的命運已經注定,蒲類國和車師後國已經做了例子。
”
“本王欣賞人才,起了愛才之心。
在本王看來,君生小國非君之過,及時止損,做出正确的選擇,才能保全自己的國家和子民。
”
“西域亂了幾百年,也該一統了,别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