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立紮又道:“甯王此次來犯不善,他最大的底牌是玄甲龍骧,所以此次交鋒,必須找到對付玄甲龍骧的辦法,那麼甯王大軍便好應對了。
”
“左賢王,玄甲龍骧的戰士和戰馬全都披甲,而且還手持馬槊,可以說是刀槍不入,完全沒有缺點。
”一名将領沉聲道。
這句話獲得了其他人的贊同,沒有缺點,如何對付?
桑立紮卻道:“來草原西部這段時間,我認真考慮過這個辦法,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也就是有優勢,也有劣勢。
”
“重甲騎兵的優勢是防禦,但為了追求防禦,機動性就不如輕騎,可以利用輕騎兵以騷擾的方式蠶食重甲騎兵。
”
“其次,利用地形和障礙也可以對付重甲騎兵,利用陡坡、樹叢、泥沼、河流等地形來抵消騎兵的沖擊優勢。
如果地形不占優勢,也可以人為制造障礙,如設置拒馬、挖掘壕溝等!”
“…”
桑立紮的确研究過重甲騎兵的優缺點,所以分析得頭頭是道,他也不是紙上談兵,說得的确有道理。
而講述了重甲騎兵的缺點後,桑立紮便開始結合匈奴的情況,如何利用這些缺點,從而對付玄甲龍骧。
隻聽桑立紮說道:
“呼仙湖附近一馬平川,無險可守,沒有地理優勢,也沒有樹木來制作鹿柴,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開挖壕溝,但這個工作量巨大。
”
“我們的東面是呼仙湖,是天然屏障,所以我的建議是在其他三面,開挖三條相連的壕溝,從而來限制玄甲龍骧的可怕沖擊力。
”
此話一出,麾下将領提出了異議:“左賢王,在部落的三面開挖壕溝,工作量巨大。
其次,壕溝雖然限制了敵軍的沖擊力,也同樣影響我們,甚至形成囚籠,把我們的騎兵困在了裡面。
”
桑立紮笑道:“所以開挖壕溝時,要預留吊橋,能讓我們的騎兵沖殺出去,又能限制敵軍的沖殺。
其次,分出一部分騎兵在外圍,利用輕騎兵的速度,對敵軍進行騷擾和糾纏。
”
“這一戰,我們的主要對敵方針就是防禦!”
“敵軍長途跋涉,缺少糧草,久攻不下,必然糧食短缺。
那時候,他們必會想辦法搞糧食,所以現在就通知附近的所有部落,讓我們遷徙過來,配合我們對敵。
也可以往北遷徙,絕對不能成為敵軍掠奪糧食的目标。
”
“隻要敵軍缺糧,必然會動搖軍心,久攻不下,便會撤退。
”
“隻要敵軍撤退,我們便獲得了階段性的勝利,那時候,尾随敵軍,依然不要強攻。
餓壞了的老虎更加兇殘,所以繼續騷擾,等對方精疲力盡之際,在将對方一網打盡。
”
“...”
不得不說,桑立紮很有手段,他吃準了玄甲龍骧的缺點,并且精準地切入要害。
而且他沒有匈奴将領的魯莽和好大喜功,相反,他非常隐忍,非常謹慎,準備用熬鷹的方式來對付涼州衛,直至最後出手。
怪不得冒頓會讓他擔任左賢王,讓他坐鎮草原西部,他這樣搞,淩甯就算有玄甲龍骧,恐怕也奈何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