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甯幫太子解決滴血認親的危機,是為了不讓他倒台。
但不會幫他化解流言蜚語的傷害,畢竟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淩甯。
所以面對太子希冀的眼神,淩甯雙肩一聳,表示自己無能為力。
太子有些失落,任憑流言蜚語大肆傳播,敗壞的是他的名聲,堂堂儲君,名聲盡失,将失去威信。
而燕王則在一旁幸災樂禍。
就在這時,魏皇突然說道:“任憑謠言肆虐,恐損皇家顔面。
但眼下百姓議論紛紛,不可威懾,以免弄巧成拙。
而眼下最快的辦法,就是用另一個大事轉移百姓的注意力。
”
此話一出,太子眼前一亮,立即說道:“父皇高見。
”
淩甯撇了一下嘴,心想這算什麼高見,很簡單的道理而已。
不過用什麼事情就值得推敲了,一般的事情,很難有這個效果,所以淩甯有些期待魏皇的辦法。
這時候,燕王替淩甯問出了心中的疑惑:“不知父皇想用什麼大事轉移百姓的注意力?”
魏皇沉吟道:“當今天下歌舞升平,百姓安居樂業,一片安定祥和,所以這件大事,應該是鼓舞百姓,讓大魏更加繁榮昌盛的大事,而不是不好的大事,諸位愛卿,你們覺得朕說得對不對?”
“陛下言之有理!當用造福社稷的大事。
”中書令齊雲山率先贊同道,如果是用影響不好的事情,他會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微臣附議。
”
“微臣附議。
”
一衆官員連忙贊同,燕王也是點頭。
而且他想不出來有這方面的大事,既然想不出來,那就不存在。
而就在衆人贊同的時候,淩甯心中咯噔一下,他的内心突然生出一種奇特的感覺,那就是陛下不是在利用大事遮掩太子的醜聞,還是在利用太子的醜聞,宣揚他口中說的這件大事。
按理說不可能,因為整件事是淩甯暗中推波助瀾,魏皇并不知曉,他隻能在知曉後将計就計。
真正厲害的謀士,可以利用任何的機會達成自己的目的。
當然,也有可能是淩甯猜錯了。
但是淩甯覺得自己沒有猜錯。
而在衆臣附議後,魏皇說道:“朕想起一件事,即能造福社稷,服務百姓,又能将百姓的注意力轉移走。
而這件大事,和上年推行的兩稅法有關。
”
此話一出,在場的衆臣皆是一愣。
淩甯則面露興奮,因為自己猜得沒錯。
這時候,魏皇繼續道:“兩稅法推行了大半年,稅賦征收了兩次,過程中還有很多不全面和繁瑣的地方。
百姓非常支持兩稅法的推行,既然如此,那朕和朝廷,就該繼續優化兩稅法,讓百姓獲得更大的便利。
而百姓富裕了,朝廷自然也就有錢了。
”
“所以朕說的大事,就是下一道诏書,對兩稅法進行調整。
朕決定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征彙總為一條,合并征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
”
“諸位愛卿,你們覺得如何啊?”
說罷,魏皇面露笑意,掃視衆臣。
衆臣瞬間懵了,他們都是來對付太子的,怎麼變成稅法改革了?
兩稅法的推行,已經侵犯世家門